父母的言语暴力,孩子一生的痛!亲爱的,请和你的孩子好好谈谈。暴力对孩子的影响有多大?家长不要无知!
六岁开学,我妈带我去小学校长办公室报到。
因为校长和爸爸是老朋友了,他看到我就逗我说:“姑娘,你知道你爸爸叫什么吗?”
我下意识的回答了我爸的一个外号。
校长笑了笑,继续问:“姑娘,我问的是你父亲的名字,全名?”
很困惑,以为昵称前面加个姓就是父亲的全名。
校长被逗乐了,笑得弯不下腰来,而一旁的妈妈满脸黑线,大概以为我羞辱了她。
走出校长室,她拧着我的胳膊,骂了一句:“你这个笨蛋!你甚至不知道你爸爸的名字!太可惜了!估计只有傻子才不知道自己父亲的名字!”
一路说着脏话。
中午回家吃午饭的时候,看到厨房里的菜刀,我有自杀的冲动。那一年,我才6岁!
这是我小时候印象最深的一件事。我妈可能早就忘记了,但这件事在我心里留下了深深的阴影,挥之不去。
人是语言动物,语言的力量对人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自我认知尚未形成的孩子。他们会在社交中学习别人对自己的看法,形成自己的自我。
一个人的价值观念、性格特征、心理状况往往是在语言的潜移默化下形成的。
父母生气时对孩子说侮辱性或评判性的话,会对孩子的自我认知产生不可逆的负面影响。
往往这种嘴上的“言语暴力”比棍子下的暴力对孩子的伤害更大。例如,我的母亲使用辱骂,诽谤,蔑视,嘲笑等辱骂性语言。,导致我在精神上和心理上都受到了侵犯和伤害。那是典型的“语言暴力”。她没有打我,反而比打我更伤我的自尊,像一把锋利的匕首,直刺我的心。
从小就饱受父母的这种“言语暴力”,以至于长大后很长时间不敢表达自己的需求,不自信,思想容易偏激...
心理学家做的一些实证研究表明,儿童在经常实施软暴力的家庭环境中成长,出现以下行为的概率会增加:
自我否定、怀疑、消极、无法控制情绪;
无法明确表达自己的需求,专横,神经质,逃避责任;
无法处理健康的人际关系和物质依赖;
甚至在少年犯罪和童年时期的言语暴力之间也有很强的正相关关系。
那么,知道了这种言语暴力的危害,作为父母的我们又能做些什么呢?
首先是反思和自省,深刻认识到言语暴力的危害性。
最简单的就是把你对孩子说的话,换成公司领导、同事或者另一半对你说的话。你感觉如何?你会觉得被对方羞辱和愤怒,伤害吗?
古人说得好,“一句好话暖三冬,一句恶言伤人六月寒”。一个温暖的家,需要的是亲切坚定的话语,而不是责骂嘲讽的话语。
第二,家长要学会尊重孩子,理解和接纳孩子。
比如要踏实,不要随便“贴标签”,充分尊重孩子的感受;讨论孩子的一些问题,家长可以给出一些建议,引导孩子改变或提高;在与孩子交流的过程中,降低声调,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需求;批评孩子时注意措辞,潜移默化地影响孩子的表达。
这部分说起来简单,做起来难。从小不被尊重的孩子说这些温柔的话就像学第二外语一样。但是,虽然很难,但是值得我们努力。
第三,如果忍不住对孩子说了一些不该说的话,尽快调整状态,向孩子道歉,及时安慰孩子。
孩子的辨别能力不强。他们不知道父母说的哪一句是真的,哪一句是生气的。他们会因为父母不恰当的批评和标签而否定自己,开始质疑自己,进而变得自卑胆小。这些影响会伴随着他们的成长。
如果你没有控制住自己的情绪,请事后告诉孩子:“对不起,宝贝!我妈刚才说的是气话,其实不是。你人很好!只是一些小问题,让我一起克服,好吗?”
语言伤害影响孩子一生。如果家长一时脱口而出,可能要为自己和孩子付出巨大的代价!
孩子喜欢愿意蹲下来听他们说话的父母。你知道,你能做到吗?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