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把孩子比来比去,这样的教育很伤孩子的心!

总把孩子比来比去,这样的教育很伤孩子的心!,第1张

总把孩子比来比去,这样的教育很伤孩子的心!

你知道父母做的事最伤孩子的心吗?比较孩子总数对孩子成长有好处吗?育儿焦虑的罪魁祸首是什么。

我六月出生后,有一段时间很焦虑。朋友圈里很多妈妈给孩子打卡用英语,两三岁的孩子说得很流利。看六六岁的样子。我们都四五岁了。我们在万圣节去美国要糖果的时候学了一些单词。

亲戚朋友聚会时,有的亲戚炫耀自己的孙女两岁多就认识几百个字。但直到四岁那年,我明显对61年6月写作感兴趣,我才引导她记起来。

朋友的孩子刚满八岁,钢琴考试马上就要10级了。而刘浏最喜欢的舞蹈就是随时找乐子。

身边有很多优秀的孩子。相比之下,六六是普通的。

有亲朋好友甚至调侃我:“你还在养大V,怎么没见66号有什么突出的技能?”

人比人多,让人生气。在孩子的差距面前,要说自己的情绪从来没有波动过,那肯定是假的。只是我对儿童教育研究的越深入,越冷静。

心理学上有一种观点叫“心理偏盲”,说的是人喜欢选择性地记忆和判断身边的人和事。在家庭教育中,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总是拿别人家的孩子和自己家的孩子做比较。

其实你想想,不是自己的孩子不如别人,而是父母的心态出现了偏差。

所以我会问自己:

我们这么早就想让孩子读什么?是饭后炫耀满足我们虚荣心的谈资吗?

我们教孩子学英语是为了什么?是因为她可以随时在大家面前念出“苹果”和“香蕉”吗?

我们教孩子跳舞是为了什么?是让她逢年过节在亲朋好友面前表演吗?

当然不是。

既然不是,那我此刻为什么要焦虑她比别人早获得这些技能呢?她总会在需要的时候学习。我急什么?

毕竟还是比较的心态。我暗暗奇怪,为什么别的孩子可以,我的孩子就不行?你想让她快点学会吗?

可能会有更细分的比较。小时候比谁高谁胖,大了比谁上幼儿园。然后,谁有一份好工作,谁就继续干下去。和自己竞争,和孩子竞争,和别人竞争,让你越来越焦虑,吃亏的是孩子。

曾经看过一个调查——“孩子最受不了父母的十件事”,排在第一位的是“我讨厌父母拿自己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做比较”。

这样的事情在生活中真的很常见。我的朋友曾经和我聊天。小时候父母觉得她成绩不如亲戚家的孩子。长大后,我拿她和邻居家孩子的收入对比。就算她回家过年,我爸妈还是会觉得她过年发的红包没有其他孩子的那么厚。总之,总是哭着叹气的是别人家的孩子。

L说:“他们总会用别人的优点来对比我的缺点,或者夸大别人的优点来衬托我的缺点。”

有一次忍无可忍的吵架,她脱口而出自己受的伤。但我父亲振振有词:“我是想激励你进步!”

但实际上,这种盲目极端的攀比能起到激励作用吗?不能,不仅不能形成动机,反而会对孩子心理造成认知负担,扼杀孩子的潜能。

因为在这样的教育下,我们很难理性客观的评价自己。做什么事情都没有自信,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不如别人。

更何况,这样比较孩子,不仅会阻碍孩子的成长,还会破坏亲子关系。

就像我朋友L一样,她觉得父母会一直看不起自己,所以这些年来感情越来越淡。上大学的时候,我选择了一个离家千里的陌生城市,在那里结婚生子。除了定期给家里寄费用和东西,一年回不了几次家。

即使她觉得父母爱自己,但那种不被肯定,没有幸福感的生活,让她只想离开。

其实我们都有攀比的心理,这是人之常情。现实生活中,谁的孩子白点更高,谁的幼儿园更好,谁的成绩更好,都有明显的差异。大家偷偷攀比是很正常的。

但是,我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每个孩子的先天性格、发展状态、发展速度都不一样,每个家庭的综合情况也不一样。

所以,不要盲目攀比。

两个人都在游泳,两个孩子完全不一样。他们一动不动,但谁能说不动的孩子不如活泼的孩子呢?生气勃勃的小朋友使劲挥舞着胳膊和腿,非常可爱~看着另一个小娃娃平静的眼神不是更逗乐吗?谁规定游泳必须是什么样子的?

就像我们出国旅游,有的人喜欢逛景点,有的人喜欢闭着眼睛在酒店的躺椅上休息。有什么好指责的?

尊重孩子的个体差异,不要事事攀比。这样会大大缓解我们的育儿焦虑。

盲目消极的比较会增加孩子的压力,让我们焦虑。那么,我们能做些什么来理性看待孩子成长中的差异呢?

过程不比结果好

我在66级的教育中做的最好的一件事,就是更注重过程而不是结果。举个例子,以识字为例,我不在乎她什么时候能认多少字,而在乎她在这个过程中是否掌握了这种学习技能。阅读是一个漫长而缓慢的过程。我们只看眼前的效果,忽略了孩子的学习能力。即使成绩暂时不错,也很可能对钟勇造成伤害。

拿自己和别人比较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缺点。我经常对刘浏说的一句话是:“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永远不要拿自己的缺点和别人的优点做比较,而要关注自己的成长。昨天做了什么,今天学到了什么,如何解决每一个困难,下次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这些指南会让孩子专注于自我成长。

多纵向比较,少横向比较

横向比较一般是在某个时间点的同一水平上的比较。比如孩子都五六岁了,谁的英语更好。

纵向比较是将单一事物与过去某一时刻的状态进行比较。比如这六六年在美国留学的收获,和她之前在幼儿园的感受相比。

中美幼儿园有很多完全不同的理念。这两个环境都给她和我带来了思考,可以用来反复尝试和思考。

攀比是人之常情,但如果在育儿上放任自流,只为面子服务,后果往往会背道而驰。我们不仅不能让孩子变得更好,还会让自己更焦虑。在教育上跟别人比不是坏事,但是如果一味的拿结果跟结果比,只会适得其反。

孩子不是我们攀比的工具。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差异,尊重他们的自我成长。我们是不同的,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情况。所以,要想缓解自己的育儿焦虑,就不要盲目的和别人攀比。如果真的想参赛,那就从提升自己开始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518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1
下一篇2022-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