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发现孩子有”拿来主义“习惯时,父母该如何教育?

当发现孩子有”拿来主义“习惯时,父母该如何教育?,第1张

当发现孩子有”拿来主义“习惯时,父母该如何教育?

父母发现孩子有“拿”的习惯,应该如何教育孩子?当孩子有“拿”的习惯时,如何引导和纠正?

最近有家长反映,孩子入园后经常争抢其他孩子的玩具,甚至在书包里也经常发现不属于自己的“新物品”...

西西马:

周末帮4岁儿子清理玩具箱时,意外发现多了12色蜡笔和汽车玩具,于是问儿子原因。儿子天真坦率地说:“这些都是我从幼儿园拿的。”

我追问,“经老师允许?”

儿子摇头:“不知道,老师不知道。”

听到这里,我瞬间勃然大怒:“你这孩子,怎么小小年纪就开始偷东西了!”

儿子委屈地问我:“我妈为什么生气?偷是什么意思?”

听到儿子天真的回答,我很苦恼,突然意识到孩子的意识里根本没有“偷”这个概念。

那么,当父母发现孩子有这种“不劳而获”的行为时,应该采取什么措施来应对呢?

物权意识敏感期

其实孩子从一岁半左右就进入了物权意识的敏感期。物权的概念是一个物体的所有权。是我的吗?你的还是共享的?

典型性能:

  • 语言——这是我的,那些是我的。

  • 动作方面——保卫自己喜欢的东西(零食、玩具),并伴有攻击行为。

    情绪上——冲动又控制不住自己,完全像个“恶霸”。

    这个时候,孩子会开始有意识地将自己的“物品”与他人区分开来,表现出强烈的占有欲。

    这是孩子正常发展的过程,而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逐渐有了分享的意识,那么这种独占商品的行为就会放缓。

    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家长的引导至关重要。

    常见场景1:从不吃亏

    在玩其他孩子的玩具时,他们会把孩子推到一边,把玩具“全部拿走”,不与其他孩子分享。家长发现制止了,就会直接把玩具扔在地上踩。

    常见场景二:偷偷摸摸

    一天,5岁的岳越在屋里偷偷地玩玩具。后来发现玩具是他从别人家“拿”走的,她知道不能在父母面前玩!!

    德国慕尼黑神经科学研究所的一项研究表明,事实上,98%的4岁儿童知道他们不应该偷窃,并且认为这种行为是不正确的。但是,孩子的内心并没有把这种行为和道德联系起来。换句话说,这么大的孩子,不认同也不理解,即使牺牲自己的利益,也要做正确的事。

    因此,即使孩子意识到自己的不当或错误行为,也会用“偷偷摸摸”的方式处理“偷来的”玩具。

    这种回避行为恰恰反映了儿童道德意识刚建立时的模糊性和不确定性。

    父母该怎么办?

    产权敏感期的宝宝

    1。不要生气

    当孩子有“偷”的行为时,很多家长都很生气,骂孩子,批评孩子马上把偷来的东西还回去。但这种方法不仅不理智,还容易伤孩子的心。父母首先要做的是保持理性,然后冷静思考如何应对。

    2。巧妙的回答化解了孩子的尴尬

    告诉孩子:妈妈知道你想拥有一辆车,但它不是你的,你只是想象着拥有它。

    或者父母可以用幽默的方式化解这种尴尬,“这车是不是太喜欢你了,所以它偷偷跟着我们到我们家了”,这样即使是3岁的孩子也能承认而不丢面子。

    3。从侧面引导,避免对孩子“认真”

  • 对于孩子自己的物品,要事先征得孩子的同意,再与其他孩子分享。

  • 当孩子对其他孩子的物品有归属感时,注意不要让他们抢其他孩子的玩具,引导他们互相交换自己喜欢的物品;

    当孩子对一些公共玩具或娱乐物品产生归属感时,应引导他们轮流与其他孩子玩耍。

    比如带孩子去公园玩很久。如果你的孩子玩得很开心,其他孩子也想玩,家长可以试着对你的孩子说:“我弟弟也想玩,你也玩了很久了。我们让我弟弟玩好吗?”

    如果孩子不愿意,家长就会对孩子说:“要不你先去玩别的吧。你来的时候我们会给你的。”

    相反,如果别的孩子在玩很久,孩子也想玩,家长应该说:“你不是一个人在荡这个秋千,现在还有别的孩子在玩。我们不应该打扰别人吗?”

    如果劝说无效,孩子哭了,妈妈需要抱着孩子,用平静的语气告诉他,妈妈理解他的要求,等平静一点再带着宝宝告诉孩子。

    比如可以通过轮流玩,合作玩,或者石头剪子布等游戏形式来解决。

    家长要做好以下几点

    基本原则是五岁以后的孩子要承担自己行为的后果,但家长千万不要反应过度强烈,比如用审问犯人的方式对待孩子。

    1。树立产权意识。

    首先,树立产权意识。把孩子的东西和大人的区分开来。孩子使用大人的东西必须征得同意。

    大人要用孩子的东西,也是。给孩子零花钱的时候,告诉孩子什么该买,什么不该买。例如,如果一个孩子想要一个新书包,告诉他他可以自己攒钱买一个。这样他们就会慢慢攒零花钱,珍惜来之不易的东西,感同身受,明白别人东西的重要性。

    2。适当满足孩子的物质欲望

    现在的父母往往过分满足孩子的需求,孩子会想:只要我想要,我就能拥有。一旦需求得不到满足,就会出现“强占”或“私取”,这是对孩子思维的误解。

    对于一个孩子的要求,我们不能盲目的全部满足。让他努力去实现它们。

    3。让孩子乐于和大人交流

    当孩子出现问题时,保持冷静,蹲下平等沟通,让孩子敞开心扉,为自己说话,避免一怒之下被训斥。暴力解决不了问题。孩子最多知道这个,这让家长特别生气。下次他们就不会知道了。

    冷静坚定的态度会帮助孩子解决问题。"

    4。明确告诉孩子“偷”是可耻的

    引导孩子思考“如何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带他们想办法,然后带他们还给对方,为自己的行为道歉。

    总结:作为父母,我们需要耐心的引导。在孩子财产权意识萌芽的敏感时期,保护好他们暂时的“占有欲”,同时,帮助他们明辨是非——不是自己的东西一定不能拿!!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85185.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21
    下一篇2022-11-21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