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我才是他们的父母”|如何应对角色颠倒的亲子关系?

“好像我才是他们的父母”|如何应对角色颠倒的亲子关系?,第1张

“好像我才是他们的父母”|如何应对角色颠倒的亲子关系

我的朋友这样描述她和她妈妈的关系:“我五岁的时候,就学会了洗衣服,做饭,打扫房间。我妈妈对我有很大的期望,希望我能代替她完成她年轻时的芭蕾舞蹈梦想。”

这好像很像大家平时推崇的“懂事的孩子,父母的小棉袄”。但是后来她说:

“但她就像一个挑剔的,年长的朋友,只想让我关心她,关心她的感受,满足她的期望。否则她会表现得很受伤,觉得当时很不孝。但现在回想起来,我觉得她剥夺了我的童年。”

很多人长大后,不是被父母照顾的更多,而是反过来被父母要求照顾。

这其实和所谓的“懂事”是不一样的。好像你成了父母的“家长”,成了父母的亲子。可能你们是亲子关系。

什么是亲子关系?

育儿是指父母和孩子的角色互换,父母放弃自己作为父母应该做的事情,把这个责任转移给孩子。

这样的父母往往是自恋的,他们不允许孩子成长为脱离自己的独立个体。他们期望,或者说潜意识里期望,孩子应该为自己的幸福负责,却不想为孩子负责。

为了满足父母的生理和情感需求,孩子牺牲了个人需求,放弃了自己对舒适、关注和引导的需求。在这种关系中,孩子被称为“父母的孩子”。

有些父母,小时候的个人需求没有得到满足,可能会让他们想从自己的孩子身上去弥补。在这种情况下,一些聪明敏感的孩子会把自己的身份塑造成:

“作为这个家庭的孩子,我要满足父母的需求,让他们可能会关注我,喜欢我。”

父母关系有哪些类型?

育儿可以分为以下两种:

1。情感

父母会强迫孩子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或者其他兄弟姐妹的情感需求。孩子们成为父母的亲密朋友。这种父母关系是最具破坏性的,因为其实孩子根本无法满足父母的情感和心理需求。

这种情况在母子关系中最为常见:由于种种原因,父亲在家庭中的角色缺失,母亲的情感需求得不到满足。她会努力从儿子身上得到缺失的情感,儿子就像一个演戏的丈夫。

父母会利用无辜的孩子,从情感和心理上虐待他们。这种关系其实相当于情感乱伦。成为“代孕配偶”的孩子,不得不压抑自己的需求,无法正常发展,缺乏健康的情感联系。

2。工具类型

是指子女代替父母满足家庭的物质和工具性需求,如照顾其他弟妹、做饭等父母需要做的事情。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小大人”。

这和孩子通过家务等任务学习承担责任是完全不同的。两者的区别在于,前者是父母剥夺孩子的童年,以迫使孩子成为成年看护人。“穷孩子早当家”简单说明了在社会经济地位低下的家庭里,孩子被迫被工具化的情况。

如果父母年龄较轻、酗酒、患有抑郁或其它尚未治疗的身心疾病,这些原因使他们不能履行家长的责任,他们的子女也往往承担着照顾者的角色。

怎么才能知道自己陷入了父母关系?

对于孩子来说,他们往往很难察觉自己是否陷入了父母关系,因为这种模式已经持续很久了,我们也已经习惯了。

以下是育儿孩子长大后很可能会有的经历,或许可以帮助你审视自己的亲子关系:

  • 作为父母的延伸而存在,比如“你要实现妈妈小时候没有完成的梦想”;

  • 很难和父母沟通。总感觉你是单方面的想和父母沟通,他们总是对你的话题不感兴趣

    往往要优先考虑父母的期望。本该体谅父母的需求和感受,却很难期待或者很少感受到父母对自己的理解;

    怕犯错或误判,因为会对父母产生不良影响;

    如果父母需要,他们可能会立刻放下手头的事情去满足父母的需求,牺牲自己的生命和时间去照顾父母;

    如果你看完以上文章后觉得“是我,是我,都是我”,那么你很可能是一个有家长样的孩子。



    育儿对孩子成年后有什么影响?

    1。情感敏感度

    为人父母最持久也最令人讨厌的一个影响就是,孩子的情绪在成年后会变得非常敏感。情绪传染(通常是负面情绪),容易被别人带走的人,把这种情绪内化到自己的心里,沉浸在这种情绪中。示例:

  • 时刻关注他人,揣摩他人感受;

  • 当别人感到痛苦的时候,你也会感到难受;

    觉得很多时候需要获得别人的好感和认可;

    2。容易生气

    [h/]父母养育的孩子长大后可能会变得非常易怒。他们对父母又爱又恨。有时候他们不太明白自己的愤怒从何而来,但还是会对别人生气,尤其是朋友,男/女朋友,配偶,孩子。

    他们可能会有爆发性或被动的愤怒,尤其是对方只是提出了与父母相似的期望。因为一旦我们面对这个问题,过去的一些不舒服的经历——向父母寻求安慰却得不到任何情感诉求的回应——就会再次回到我们身边,失望、羞愧和自我批评的感觉只会让他们的痛苦加倍。

    3。很难建立连接键

    [h/]父母养育的孩子从小就很少依赖父母。当他们长大后,他们会发现很难与朋友、配偶或自己的孩子建立良好的依恋关系。很难承认他们真的需要依靠别人。

    所以,在人际交往中,别人很容易产生我是你朋友的错觉,而我却觉得你其实并不需要我。长此以往,他们似乎在人群中“与众不同”,并让他们在交往过程中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他们可能会晚婚。

    我有童心未泯的父母,怎么办?

    首先,你不需要:

  • 不要对自己的处境感到愧疚。你曾经是个孩子。这不完全是你的错。

  • 不要总是后悔当初的:“要是我做了就好了”。把注意力放在能让目前情况变好的行动上。

    不要为自己偶尔的幼稚,比如突然的幼稚的想法、感受和反应而感到难过。

    你可以:

    1。尽量客观看待父母

    我们首先需要意识到的是,父母和其他人一样,有时也会犯错误。客观看待父母,并不代表指责或背叛,更不代表不孝行为。客观的看到自己和父母之间的角色互换,可能是改变的第一步。

    2。回到童年

    在生活中寻找一些可以让你重新成为孩子的机会,一些可以成为真实的自己的情境。可能是你突然想荡的秋千,莫名其妙想吃的糖果,小时候想去却没去过的游乐场等等。也许你小时候除了提前长大别无选择,但是长大了,在某些情况下还是有能力重新变成孩子的。

    3。寻求专业顾问的帮助

    在安全的咨询关系中,与无条件积极关注的专业心理咨询师一起工作,探索那些被迫压抑的感情,与你真正的内在孩子交谈,开始理解、关注、重视你的感情和需求,治愈过去的创伤。

    也许我们很难改变父母,但我们可以提升自己。停止恶性传播,不要让这种不健康的亲子模式在你和别人的关系中有意无意地发生。

    虽然小时候被剥夺了做孩子的权利,

    但是我们还有机会做好大人。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77206.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15
    下一篇2022-11-15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