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我吼儿子是个窝囊废。家长对孩子大吼大叫,会产生类似体罚的后果:孩子的焦虑、压力、抑郁情绪会增加,行为问题也会增多。
不会说话的父母
是孩子性格缺陷的罪魁祸首
最近在SuperParenter看到一对业余母子。3岁的儿子经常不讲道理,只会歇斯底里的哭。他妈妈脾气很暴躁,习惯用大喊大叫的方式解决所有问题。
节目组拍摄了一些母子之间的日常生活:
这孩子跟着妈妈逛菜市场。他对菜市场的一切都充满了好奇和求知欲,但他妈妈不耐烦地打了孩子一下:
“别烦我了!别再问我了!”
从菜场回来的路上,孩子跟着妈妈一路小跑,哭着喊着要妈妈抱抱。这位母亲根本没有安抚孩子的情绪,只是反复对孩子吼:
“我拎东西怎么抱你?”
孩子在家里玩汽车,发出声音,母亲瞬间暴跳如雷:
“不许出声!我讨厌吵闹!”
这位妈妈很不解。她的儿子怎么会这么讨厌,她却没有意识到这个家里最大的噪音来自于她自己。
为了让这位妈妈感受到孩子每天所处的环境,节目组为这位妈妈准备了一个挑战,去声音体验场所,听听她平时是什么样子的。
当日常的“呵斥”席卷到她身上,我妈才意识到自己的语言有很大的杀伤力,情绪渐渐崩溃。最后,她捂着耳朵颤抖着蹲在地上哭了。
儿童发展杂志发表了一项研究成果。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会产生类似体罚的后果:孩子的焦虑、压力、抑郁情绪增加,行为问题也随之增加。
接受孩子的不完美,是每个父母的必修课。不管孩子有没有犯错,家长都要好好说话。大吼大叫不仅对改变孩子的言行无效,还会对孩子的身心造成一定的伤害。
语言暴力是孩子一生的痛
心理学家阿尔弗雷德·阿德勒(alfredadler)说:一个孩子的心理有自卑情结,变得以自我为中心,这可能是由于身体缺陷的影响,也可能是由于成长环境的影响。
比如父母采取错误的方式教育孩子。孩子会认为人生充满苦难,因为他们对周围的环境有一种敌对的情绪。
波兰的一则公益广告《孤儿院》讲述了孤儿院里一对兄妹选择养父母的故事。孩子们可以透过玻璃房间看到四对夫妇的日常生活。
第一个房间,夫妻二人看到孩子,相视一笑,然后溺爱地看着孩子。面对夫妻俩,孩子嘴角上扬,心情不错。
第二个房间,两对情侣正坐在一起开心地聊天。当妻子看到孩子热情地递上一杯橙汁时,孩子的脸上有一种隐藏的微笑。
第三间,夫妻二人都很亲切。丈夫看到孩子,像绅士一样蹲下来,与孩子的视线齐平,孩子的眼神里充满了信任。
还有第四个房间,老公喝多了,把家里搞得一团糟。妻子指着一片狼藉,声嘶力竭地和丈夫吵了起来。孩子的笑容渐渐凝固,眼睛睁得大大的,惊恐无助地看着这一幕。
最后孩子们没办法,只好跟着最后一对。在回家的路上,夫妻二人一直争吵,丝毫不顾及孩子的情绪。孩子们的眼里没有一丝光芒,只有无尽的绝望和悲伤。
可见,父母的脾气和气质关系到孩子一生的幸福。习惯大吼大叫的父母会影响孩子的情绪,最终导致孩子缺乏安全感,变得敏感脆弱。
知乎一位匿名网友分享说,我爸爸脾气不好,经常莫名其妙的对我大吼大叫。我一直过着小心翼翼的生活,生怕什么都不懂就被骂。长此以往,我很敏感,会特别注意别人的情绪。一旦别人的态度改变,我就开始不断反思自己是不是做得不够好。
除此之外,我也很暴躁,我发现我好像是我最讨厌的人,就像我爸爸一样。
弗洛伊德说,人的精神疾病和性格缺陷,往往是童年造成的。
父母的怒吼,不仅仅是对孩子简单的批评,而是像一把利剑,直插孩子的内心。被剑刺穿的伤口也许会随着时间愈合,但伤疤会永远提醒他被刺伤时有多痛。
幼儿就像娇嫩的花朵。只有得到爱的滋养,才能绽放出美丽的花朵。
大吼大叫是一个反复出现的悲剧
父母对孩子大吼大叫的阴影,可以伴随孩子一生。也许他将永远无法被救赎。
黛安·德韦尔(DianeDweller)写了她的自传《妈妈、玛妮娅和我》,在自传中她回忆说,自己从小就生活在对母亲的恐惧中。
她妈妈脾气很暴躁,会无缘无故的对妹妹发脾气。大呼小叫就更常见了。
为了在家庭中“生存”,她拼命降低自己的存在感,无底线地满足妈妈的所有要求,但无论她做得多好,妈妈总是有理由批评她,挑她的毛病。
她永远达不到妈妈的要求。她每天都生活在自我否定的阴影中。
17岁那年,她遇到了比他大八岁的托尼。托尼对她关怀备至,给了她从未有过的温暖和快乐。她觉得我在我妈眼里一无是处,甚至有人爱我。
没吃过糖的人感受到了糖的甜味。她很快坠入爱河并嫁给了托尼。
为了守住这块来之不易的糖果,她尽了最大努力对丈夫好,但他还是不满意。经常指责她、责骂她是没有用的。
她逃离了母亲的“深渊”,却又掉进了另一个深渊。也许是受母亲的影响,她常年觉得自己很穷,不值得爱。即使是丈夫的错,她也宁愿降低存在感,也不愿离婚。
黛安 的母亲多年的殴打和喊叫使她变得特别没有爱心。为了得到更多的爱,她变成了一个讨人喜欢的人。只有不断满足别人,她才能得到一点爱和回报。直到她成年,成家立业,这种性格一直没有改变。
我特别能理解DianeDweller,因为我妈也习惯对我吼。她看不到我有什么好的地方,但是她会因为我所有的错误严厉的骂我。
我常常觉得,只有取悦别人,我才值得被认可。工作后,我会为自己所有的工作失误自责,我不敢拒绝任何人,我会承担我所有的工作。
即使我拼命想改变,还是逃不出“逢迎人格”的命运。
只有温柔坚定,才能教出好孩子
当我们看到孩子的错误时,首先要了解孩子行为背后的初衷。
在泰国有一则广告,母亲们在等待她们的孩子离开学校。孩子们来的时候,浑身都是泥,很脏。当他们看到这一幕时,所有的母亲都惊呼起来,并对着自己的孩子喊道:
“我的天!妈妈讨厌你脏!你做了什么!”
但是没过多久,这位母亲就知道了孩子不整洁的真相。
原来,在来这里的路上,孩子们看到一个老人的大车坏在了泥里,车上的东西散落了一地。为了帮助老人搬东西,他们弄得浑身是泥。
妈妈们看完都很感动,但也特别愧疚自己的孩子。他们眼中的孩子很调皮,很麻烦,但这些孩子比他们想象的更善良,更天真。
下次,不要忙着责备你的孩子。也许他的初衷会让你感动。
了解孩子的想法后,如果孩子真的做错了,我们要温柔坚定。
曾经看到过这样一个故事:
一个孩子上学总是迟到。老师和孩子的母亲谈了谈。母亲知道后,没有打骂孩子,而是心平气和地问他:“你为什么这么早出门,却总是迟到?”
孩子见妈妈没有骂他的意思,就理直气壮地说了实话:“我在河边看日出。太美了!看着看着就忘了时间。”
妈妈听后笑了。第二天,她陪着孩子去河边看日出。看到眼前的美景,妈妈也是感慨万千:“儿子,你能找到这么美的风景,真是太好了。”
这一天,孩子没有迟到。放学回家后,儿子发现书桌上有一块精致的手表,下面压着一张纸条。是他妈妈写给他的:“因为日出太美了,我们应该更加珍惜时间和学习机会,你说呢?”你慈爱的母亲。"
从此以后,孩子很少再迟到了。
教育家赫尔维修说过,“所有的人生来都是一样的。只是因为环境和教育的不同,有的人可能成为天才,有的人可能成为普通人甚至傻子。
即使是普通的孩子,只要教育得当,也会成为不平凡的人。"
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我们要像荷叶上的露珠一样小心翼翼地保护孩子的心灵。
温柔善良的对待每一个孩子,为他们的心灵筑起最坚实的保护,让他知道:
有爸爸妈妈垫底,再高的爬也不用怕摔,再远的走也不用怕迷路。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