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岁儿子被踩,妈妈失控咆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1岁儿子被踩,妈妈失控咆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第1张

1岁儿子被踩,妈妈失控咆哮!这种情况该如何处理? 这几天,一个妈妈在游乐场因孩子被踩到而情绪失控的视频,刷爆网络。情绪失控的妈妈,孩子看起来大概不到2岁。踩到她孩子的,是一个3岁左右的小女孩。孩子被踩,妈妈心疼,要求对方道歉,合情合理。

在对方家长道歉后,由于小女孩在此过程中多次试图推搡男孩,2岁孩子的母亲更加失控,伸手将躲在一旁的小女孩拽了起来。

看完视频,我最大的感受就是:心疼。

首先,我爱那个被踩的孩子。

踩上去肯定疼。孩子痛苦的时候,你最需要什么?

养过宝宝的妈妈都很清楚:妈妈温柔的安慰和拥抱。

有人说,母亲是孩子最好的医治者。

这种疗愈不仅是精神上的疗愈,对幼儿也有很好的疗愈效果,母亲的怀抱对小伤小痛都有好处。

母亲的气息,熟悉的声音,接纳的态度,都可以通过给予孩子充分的精神安慰,减轻甚至消除痛苦。

我之所以心疼孩子,是因为我妈的出发点是好的:她想为孩子讨回公道。

然而,她不恰当的方式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

本来是打。有了妈妈的怀抱和对方的道歉,孩子可能几分钟后就精力充沛了。

但是我妈爆发式的情绪把这个原本只是被踩了一点点痛的孩子推向了更深的恐惧和压力。

孩子在妈妈伸手拽3岁女孩的时候大哭起来。

结果对孩子的心理影响远比第一步严重。

其次,我也是深爱着这位母亲的。

她绝不是天生的傲慢。如此强烈的情绪爆发背后,她一定经历了很多的积累和压抑。

可能从小就不允许表达感情;

可能会遇到烦恼,却不知道如何解决;

可能她在成长过程中,经历了一个班级的情况,所以比较敏感...

在和几位家长交流时,一位细心的妈妈说:你看她的孩子,还这么小。可能生完孩子后,她还没有走出产后抑郁症。

耶!在这次爆发之前,她可能在生活中遭遇了一些状况,比如不被理解,没有支持。

而这,不也是很多妈妈的现状吗?

我有个朋友的孩子4个月大。

老公只有半个月的陪产假,她主要带孩子。

她说:孩子哭了,找我;困了就找我;醒来,找到我,;爸爸也找过我。

有一次,爸爸放假在家,孩子在哭闹,妈妈从声音判断是拉屎了,让老公去打水给孩子洗屁股。

我老公,在玩游戏,太沉迷了,没办法回答。

她又叫了几声,他终于一边打游戏一边起身去拿水了。

她强忍住自己的不满,等着老公端水来,伸手去摸。天气太冷了。

她不耐烦的说:能不能别玩了!天冷了怎么洗水?

老公又去烧水了。自始至终,他的眼睛都没有怎么离开过手机。

母亲动情的给孩子洗屁股,小人立刻感受到母亲的状态,呜呜的哭。

听到孩子的哭声,老公终于放下手机,指责老婆:你就不能温柔点吗?

然后,一场风暴爆发了。

类似的场景,是不是很熟悉?

在中国的家庭分工中,由于各种主客观因素,照顾和陪伴孩子的主要责任还是在母亲身上。

母亲陪伴孩子,建立孩子的安全感和自我价值,真的很重要。

然而,当一个母亲已经怀胎十月、苦役、坐月子,照顾孩子的责任就落在了身心尚待恢复的母亲身上。他们的身心压力可想而知。

那些每天引发压力和紧张的琐碎事件,就像骆驼上的货物,一点一点加到妈妈身上。

一开始,我妈习惯了忍耐,那些情绪和压力在我心里堆积。

积累到一定程度,一些看似很小的事情,就成了情感上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这位妈妈的孩子被踩在脚下,就成了这根稻草。

这根稻草本身并没有那么重,但是当情绪积累爆发的时候,一个人的大脑,负责理性思维的大脑功能控制,直接进入和动物遇到危险时一样的状态:战斗或者逃跑。

显然,这位妈妈正处于“战斗”状态。

相信通过了解这位母亲情绪失控背后的心理机制,大家会对她有更多的了解。

毕竟谁能保证自己的情绪永远平和?

也许你在公共场合不会情绪失控,但在孩子和家人面前情绪波动,每个人都可能发生。

这个视频也启发我们思考:如何在情绪即将到来的那一刻合理表达,才不至于在最后堆积爆发?

首先,重新认识情绪,学会在情绪来的时候自言自语。

人们通常认为快乐是好的,而愤怒和悲伤是不好的,所以你需要忍受。

其实情绪是心灵的一个信号,只是提醒我们不舒服,没有好坏之分。

感觉不舒服的时候,及时“踩刹车”,停下来和自己说说话。

一个妈妈跟我分享了她的一个经历。

以前,如果孩子不喜欢她精心做的菜,她会失落,会生气,但她忽略了自己的情绪,不知道如何“自言自语”,会坚持让孩子一定要吃完。

对情绪有了新的认识后,有一次两个女儿说她做的蛋糕不好吃,她的失落感和愤怒感又回来了。

这时,她立刻自言自语:希望孩子们喜欢。这是我的事,但孩子们有选择的权利。

她自言自语后,因为被察觉,失落感和愤怒感都流走了。她平静地说,你爱吃就吃,不想吃就算了。

其次,表达情绪,表明需求。

很多人长大后,从父母那里学到的可能主要是说教和批评,很少有机会去学习如何正面表达自己的情绪和需求。

视频里的妈妈,如果她知道正面表达,结果可能会大不一样。

对不起,你的孩子踩了我的孩子让我很受伤——这是一种情绪的表达。

请向我的孩子道歉——这是要求。

前面提到的那位朋友,如果她第一次找老公帮忙,但是他忙着打游戏,心不在焉,会知道怎么表达她的情绪,可能会有不同的结果。

老公,看到你心不在焉的样子,我觉得很生气——这是情绪的表现。

希望你能放下手机,认真照顾我的孩子——这是需要的表现。

积极表达情绪,直接表明需求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能力,对于育儿教育和亲密关系管理尤为重要。

适当的情绪管理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还有助于提高各种关系的质量。

讨论完小男孩的妈妈,我们再来看视频中的小女孩和妈妈。

小女孩几次伸手去推那个男孩,甚至还推了另一个大一点的孩子。

可能是感受到压力后保护自己的本能。

同时也和母亲没有及时和孩子积极沟通,只想帮孩子停止压力有关。

如果女孩踩了男孩之后,她妈妈知道如何直接面对情绪,她可能也会做出不同的选择:

宝宝,你玩滑梯玩得那么投入,以至于匆忙中踩到了其他孩子——这是为了帮助孩子探索行为背后的需求。

你踩了你弟弟,他很痛苦。你需要对你的弟弟说对不起,然后抱抱他,他会感觉好一点——这是一个直接而明确的需求。

踩在别人身上,姑娘内心一定也很紧张。

妈妈能及时肯定孩子的紧张和压力,同时理解她踩对方的原因。她的攻击性会因为感觉被理解而改变。

此时,再次要求孩子向对方道歉,孩子会愿意,也会学会:遇到矛盾时,我们可以通过心平气和的沟通,表达自己的需求来解决问题。

通常在保证基本安全的情况下,发生冲突后,及时关注双方孩子的情绪,并表明对方的需求,让孩子在人际交往中学会尊重和边界。

孩子小的时候,在父母的引导下,没能学会尊重和界限,以及建设性的处理矛盾的方法。以后孩子总要在别处“交学费”。

正文作者夏雪,是马丹的好朋友,教育家,文字爱好者。我喜欢快乐地写着对人和教育的探索。

●丹妈碎碎念●

这段视频出来后,评论两极分化。一方面,我认为男孩和母亲失去控制是非常可怕的;另一方面,我认为女孩真的需要好好上一课。

只是我们毕竟不是当事人,这段视频只呈现了部分场景。还有更多我们无法理解的真实背景。所以今天的文章,不做结论,只分析思考情绪背后的行为,讨论如何处理这类问题。

但是我还是想说说我的感受。作为一个母亲,我无法理解男孩和母亲的感受。哪个妈妈能看到自己的孩子被人踩了不反应?(据说事情发生了逆转。小男孩的肚子做了手术,却被小女孩踩了。)但是理解不代表赞同。男孩妈妈的行为和语言真的太极端了,忽略了对孩子可能造成的心理影响。为了孩子,胆小一点有什么不好?

另一方面,视频中的小女孩,自己踩了人,一点都不道歉。她被妈妈拉着向小男孩的妈妈道歉,然后咄咄逼人地把旁边的孩子推了下去。虽然母亲一直在道歉,但她没有直视孩子,选择了承担责任。在这里,我特别想说:请把道歉的权利还给孩子,也请让她知道,她要时刻为自己的言行负责,承担后果。以年龄小为由而忽视对孩子的管教,孩子将来会受到世界的严厉管教。

这件事你怎么看?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原文地址:https://54852.com/yuer/365087.html

(0)
打赏 微信扫一扫微信扫一扫 支付宝扫一扫支付宝扫一扫
上一篇 2022-11-07
下一篇2022-11-07

发表评论

登录后才能评论

评论列表(0条)

    保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