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认识陌生人恐怕才是问题所在
当孩子处于0-3岁这个年龄段的时候,大部分家长都会对孩子对生命的认同感到非常困惑,尤其是在和孩子一起出现在社交场合的时候。如果孩子不打招呼,不打招呼,家长就会瞬间引爆,意识到对生命的认同是个问题。
但与此同时,更多的家长忽略了,如果孩子认不出陌生人,恐怕就是问题所在。
孩子不会忽视“成为陌生人”[h/]
一个孩子慢慢长大,对别人和这个世界有了更多的认识。遇到新的事物和人,他会主动对比过去的经历,然后自己思考,得出结论。
三岁前的孩子遇到一个从未谋面的陌生人,他回忆不起曾经遇到过这样一个人的记忆。正常范围内的孩子肯定会更谨慎,不会瞬间变暖。
甚至当父母看到孩子大方地打招呼时,其实也能看出孩子有一个思考的过程:“这是谁?他和他父母还有我是什么关系?我该怎么接近他?他对我笑,送我礼物,我该怎么回应……”。家长能感知到这个小大脑在快速思考,这是孩子的正常反应。
我也会听到一些家长这样形容自己的孩子:“他根本不认陌生人。有时候,不管是熟悉还是不熟悉的地方,只要他拿出来玩,很快就会消失。他不看,就找不到。”“我的孩子根本不认识陌生人。只要别人跟他玩,就会一哄而散”。
如你所见,父母在追忆的时候,可能会有担忧,但更多的是骄傲。“你看我家孩子多大胆”“多会交际”。
但事实是,如果孩子真的这样,家长一定要警惕。这样的行为已经违背了三岁以下同年龄段孩子的正常表现。
这个年龄段的孩子要有足够的警觉性去观察和思考他人和环境,不会不顾一切地“排斥学生”。
有两种陌生人
一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不管在什么环境,不管对方是谁,开心就可以一起玩。“看到他很有趣,我就和他玩”“看到有好玩的,我就跑去玩”,完全忘记了父母在哪里。
孩子的情况是不去观察、思考和评价他人和环境;
另一个是警觉性不足。看到陌生人,并不是对陌生人视而不见,而是经过思考,得出的结论是:“没关系,任何人任何地方都行”。
当孩子得出结论说有问题时,他低估了陌生人和陌生的环境,未能发现眼前的人和环境与熟悉的不同,缺乏警觉性。
前一种对陌生人视而不见,孩子不考虑:“他给我什么我就看什么,拿什么。”对于环境,他不评估是否合适,可以随心所欲的玩。
这种情况家长要注意。会有自闭症谱系倾向吗?在自闭症谱系的评估中,有一个行为指标是没有对环境和其他进行全面的评估。
另一种情况,我看到一个陌生人,观察看着他,知道他是一个陌生人,但他的思维很单纯很幼稚。“他笑着跟我玩,我就跟他玩。”他没有多想。
家长也需要关注这种情况,想知道他是否有全面发展,尤其是智力发展会不会出现一定的问题?
但是,如果孩子有这样的表现,就要引起家长的警觉,找出原因。
有些孩子,尤其是父母在身边的时候,不仅会观察陌生人,还会观察父母如何与陌生人交往。这将是孩子下结论的一个证明。
所以三岁之前的孩子,不管父母是否认为自己是学生,如果有这样的思维过程,评价陌生人,同时观察父母与陌生人的互动,所需要的只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我可以和一个陌生人说句话吗?或者我先给他一个玩具”等等,根据对方的反应逐渐靠近他。有的孩子可能过程比较短,几分钟就热身了,有的可能过程比较长,几十分钟就热身了。没关系。
只要孩子有这样的过程,家长看到孩子的思考和评价,就不会有上面说的这些问题。
提醒家长
我们希望做更多的科普,尽可能多的向家长传递知识,但也要提醒家长,不要简单的根据文章中提到的几件事就自己对孩子做出判断,要摆正位置。
确实,孩子的过度认可和过度不认可应该引起一定的警惕。然而,孩子的过度认知是正常的吗?下结论,给孩子贴标签,没那么容易。
如果父母发现孩子有一些父母认为超出平均范围的行为,就需要警惕了。家长要多观察,多和同龄人做一些横向比较。
如果家长还是无法确认,应该去专业机构求助;如果通过仔细观察,发现自己已经过度焦虑,过度解释,或者忽略了一些之前没有观察到的现象,最好不要轻易快速的给孩子贴上学生与否的标签。
总之,为人父母需要更多的耐心、细心和智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
评论列表(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