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太冲穴
位置:足背侧、第一、二跖骨结合部之间凹陷处。
适用于:肝火旺的症状,如易怒、目赤肿痛、咽痛咽干、鼻热干燥、头痛等症状。
做法:先用温水泡脚15分钟左右,然后按摩太冲穴3~5分钟。
2 内庭穴
位置:足背第2、3跖骨结合部前方凹陷处。
适用于:具有清胃热功效,主治:牙痛,口臭,咽喉肿痛,鼻干发涩,扁桃体炎,便秘、吐酸等病证。
做法:每天早晚用大拇指按揉100次即可。
3 合谷穴
位置:手背虎口处,于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间陷中。
适用于:清热解表、镇静止痛等功效,主治牙痛、牙龈肿痛、青春痘、耳鸣、鼻发热出血,手腕及臂部疼痛、感冒发热等症。孕妇慎用。
做法:有空即可按压,按压要朝向小手指的方向按,而不是垂直手背的方向,这样才能发挥到穴道的疗效。
4 鱼际穴
位置:拇指(第一掌指关节)后凹陷处,约当第一掌骨中点桡侧,赤白肉际处。
适用于:清热利咽,调理肺气的作用,主治咽喉肿痛,咳嗽,齿龈出血,扁桃体炎,鼻出血,发热等。
做法:用双手拇指指腹按压鱼际穴并做环状运动,每次3分钟,每日2次。
1、章门穴:位于人体侧腹部,身体正坐,将手肘弯曲的同时并拢腋下,此时肘尖正对的地方。按摩章门穴能够健脾疏肝、理气散结,特别是对于消化不良引起的口干口苦、腹胀等症状具有明显的改善效果。2、阳陵泉穴:位于人体小腿外侧,在膝关节下方外侧有一个凸起的小骨头(腓骨小头),在此高点的前下方大概一寸左右有一个凹陷处。阳陵泉穴与肝胆关系密切,经常按摩能够有效缓解心烦、口苦之症。
3、侠溪穴:位于足背外侧,在第四脚趾和第五脚趾之间的白肉处。侠溪穴具有疏泄肝胆之火的作用,可用手指掐按,每日多次不限时按摩。
4、滑肉门穴:身体仰卧时,沿肚脐中线向上约一横指,再水平向外约三横指处。按摩有酸胀感。对肠胃功能引起的反酸、口苦等症状均有抑制作用。
5、太冲穴:在行间上二寸,第一二趾骨结合部的凹陷中。是肝经上治疗疾病种类最多的穴位,几乎所有疾病揉按太冲都有一定的效果。
人若有烦躁易怒,失眠,口乾,口苦,头晕,头痛,眼睛宏驰,面色红赤,两边胁肋不舒服或疼痛感,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出现,就有可能是出现了中医所说的肝火旺的,这种现象一般与肝的疏泄功能太过旺盛有关,通过有效 *** 疏通肝气,能有效去肝火,那么肝火旺 *** 哪里呢?
肝火旺 *** 的好处中医 *** 可以通过不同的手法,作用于特殊的经络和穴位,通过力量大小,施力方向等的不同,使郁积在体内的气机疏散,在一定程度上起到清肝去火,疏肝理气的作用。
*** 腹部去肝火
*** 时患者取仰卧姿势,让全身放松,保持呼吸均匀,将左手手心按在腹部肚脐上方,右手叠放在左手上然后先按顺时针方向绕脐揉腹50次,再逆时针方向按揉50次,如此每天坚持进行,能够让人心平气和,血脉流通,旺盛的肝火也会渐渐消除。
按揉听会去肝火
听会:听会是胆经的穴位,位于耳朵眼的正前方,我们张嘴时两耳边各有一个凹陷,这个凹陷就是听会。每天不定时用双手的拇指按揉两侧听会,力度可稍大,以感觉有些胀痛为度,每次每穴3分钟。
方义:耳朵和五脏有密切联系,肝主升发,肝火太旺就会导致气在耳朵和眼睛部位堵塞,《素问·脏气法时论》说:“厥阴与少阳气逆,则头痛,耳聋不聪。”,这里的少阳主要是指足少阳胆经,因为胆经的循行经过耳的前后,并且进入耳中,肝和胆相表里,他们的经气是相通的,按揉听会可以泻肝胆的火气。
*** 行间去肝火行,循行,穴在第1,2趾趾间缝纹端,喻脉气行于两趾之间,而入本穴。
肝火旺时,人容易发怒,大怒时甚至会导致肝火上冲于头部,出现头痛,目眩,青盲,上冲于耳出现耳鸣,耳聋,上冲于口出现口㖞,怒气对人体有很大损害,不放经常给自己按揉行间泻火,本穴为足厥阴肝经荥火穴,荥主身热,固有清泻肝胆实火,利头目之功,主治肝火旺所致头痛,目赤痛,眩晕,失眠等症。
人若有烦躁易怒,失眠,口乾,口苦,头晕,头痛,眼睛宏驰,面色红赤,两边胁肋不舒服或疼痛感,小便黄,大便秘结等症状出现,就有可能是出现了中医所说的肝火旺的,这种现象一般与肝的疏泄功能太过旺盛有关,通过有效 *** 疏通肝气,能有效去肝火,那么肝火旺 *** 哪里呢?
按揉太冲穴去肝火太冲位于足背侧,第1,2趾趾骨连接部位中,按压此穴如果感到明显疼痛,说明肝气郁结。
按揉太冲穴可以使上升的肝气往下疏泄,使得横逆的肝气得以通达运行。 按揉太冲的时候先要迅速用力按下去,再迅速放松,再按,再放松,一定要迅速有力,在这样的 *** 下,肝气会得以充分疏泄,从而起到去肝火的目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