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喜欢模仿,模仿是儿童的本性,通过模仿学习一些知识,对他的成长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三、情绪不稳,儿童的情绪波动是比较大,远远不及成年人稳定,得一点成绩就得意忘形,受点挫折就灰心放弃,也是非常常见。
四、抑制力差,儿童在两三岁时出现了抑制的最初的表现,能够在某个较远的目的,而有意抑制和延缓自己的行为。比如说为了吃零食听父母的话,但是总的来说,儿童在进入小学之前,还是比较缺乏克服困难的一种能力和抗干扰能力。
五、思维发展存在阶段性,每个阶段三岁以前看动作思维为主,三岁以后他可能形象思维得到了加强。
孩子的成长速度是惊人的,由于在心理和身体上的急剧变化,自我意识和独立性的快速发展,他们的情绪体验和表现形式也发生了重大变化,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常见的情绪。一般来说,孩子常见的情绪有以下几种。1.惧怕
随着孩子生活的范围越来越大,接触的人和事也比以前多许多,但由于他们过度关注自己的处境和行为,并且缺乏把握,所以常常会引起社会性胆怯心理,如怕见生人,怕当众说话和演讲,怕与异性接触,怕失败、威胁、冤枉等。
其实,恐惧是一种消极的情绪,当孩子处于恐惧的状态中时,思维受到抑制,很大的程度上影响着孩子的认知和活动,造成孩子退缩和逃避。如果孩子长期经受恐惧,会严重影响孩子个性的形成,当然,适度的恐惧可以让孩子提高警惕,促使孩子逃离危险和远离危险。其实,孩子生下来就有一种本能的、反射性的恐惧,例如:突然的降落、疼痛或大声的刺激都可以引起小婴儿的恐惧。随着孩子的发育,以及记忆的产生,以往的任何不愉快的经验都可以引起孩子产生恐惧。
2.忧虑
人活在世上,难免会产生忧虑情绪。由于对自己行为的高度关注和对生存环境缺乏把握,孩子有时会对一些可能发生的、想象中的事情、人物、情景等表现出夸大其词的忧虑和担心,如担心考试不及格、担心被人瞧不起等。
3.焦虑
焦虑是困扰孩子的一种较常见的情绪障碍,是个体由于不能达到目标或不能克服障碍,致使自尊心与自信心受挫,或使失败感和内疚感增加,形成一种紧张不安、带有恐惧的情绪状态。这种情绪状态会出现某些不愉快的、痛苦的和难以自制的情绪紊乱。
焦虑一般与内心冲突和遭遇威胁有关。孩子由于学习任务的增加,自我意识的迅速发展,使他们深深感到需要应付各种难题和别人对自己的评价,因而产生了紧张、惊恐、焦躁不安的情绪状态。
4.嫉妒
当一个人在团体中的位置受到威胁时,当一个人应该得到的权益被他人得到或分享、侵占时,当一个人力求争取的事物被他人赢得时,这个人就会产生嫉妒的情绪。嫉妒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一种可以理解的正常情绪反应,但是如果嫉妒的情绪长期发展下去不加以遏制,它就可能成为孩子人格的一部分,影响孩子的成长,并影响他的身心健康,让孩子将来成为一个不受欢迎的人。
5.好奇
好奇是对新鲜、奇异或神秘事物发生兴趣而想探索和了解的情绪体验。好奇以愉快体验为主,伴随着喜悦、惊讶和惧怕。孩子由于知识的发展和身体的成熟,开始对抽象事物充满好奇、对异性表示关注。好奇心,让我们对外部世界和世间万物充满了兴趣,这是成就一个优秀孩子的最基本的条件。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鼓励和培养他的好奇心,你可以跟他培养同一种兴趣,也可以帮助他在一个兴趣基础上培养新的兴趣。
6.快乐
快乐是一种广泛的、轻松喜悦的情绪状态,使人感到全身舒畅,心情愉快。少年儿童单纯敏感,常常会因为身心的健康舒适对学校和家庭的生活感到满意,因为获得了某项成功、受到奖励或重视以及某种情绪得到发泄而感到轻松愉快。
孩子吃饱了可以感到快乐,在与父母玩耍、交流中也可以感到快乐。但是随着孩子长大,快乐更多地来自他的“成就感”,包含着力量和信心的体验,伴随着自我肯定和满足,有益于身心健康,有助于形成乐观的个性。所以,孩子在游戏和学习中所获得的成就感及伴随而来的喜悦将成为日后继续学习和做事的真正动力。
众所周知,情绪与一个人的健康关系密切,培养和调整孩子的情绪非常重要。家长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帮助孩子调整情绪。
1.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孩子要认清人生的重大意义,树立远大理想,热爱生活。学会客观地认识和分析事物,提高自我修养,不沉湎于身边的琐事,培养忍耐性,加强意志锻炼,用理智调节烦恼,控制消极情绪。
2.制定合理的理想目标
许多孩子都有一个具体的奋斗目标。如果理想目标较低,虽容易实现,但不能满足;如果理想目标太高,难以实现会有挫折感。所以,孩子在制定目标时要从自己的实际条件出发,把总目标分解为几个子目标,通过努力可以一个个达到,从中可以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3.适当宣泄情绪
当孩子情绪不安或焦虑时,可以让孩子找好朋友或找教师和家长说说,甚至可以一个人面对墙壁,倾吐心中的郁闷,把想说的说出来,这样心情会平静很多。但是宣泄一定要有限度,不能做一些如打架、骂人、摔东西等不文明的行为。
4.注意和行动转移法
当存在不良情绪时,孩子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或改变活动内容,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听音乐、看电视等,来遏制不良情绪。
5.培养幽默感
当发现孩子有不良情绪时,既要鼓励孩子客观地面对现实,同时又要不使孩子陷入激动的状态,那么最好的办法是以幽默的态度应付,例如开句玩笑、做个鬼脸等,这样往往可以使一个比较紧张的情况变得比较轻松,使一个窘迫的场面在笑声中消失。
6.善于从另一面观察事物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当孩子遇到不顺心或令人烦恼的事时,不要一味地伤感,要从另外的角度去分析和看待问题,发现其中的积极因素,接受教训,总结经验。
7.语言调节法
语言是一个人情绪体验强有力的表现工具。通过语言可以引起或抑制情绪反应,即使不出声的内部语言也能起到调节作用。所以,孩子应该学会用语言和暗示来调节自己的不良情绪,控制自己的不良行为。
8.参加体育锻炼
运动不仅给了我们健康的体魄、优美的体型,还赋予我们开朗的心胸、愉快的心情。体育锻炼有助于去除烦恼、消除紧张、缓解思想压力,使人神采飞扬、愉快向上。孩子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阶段,应该多参加体育锻炼来缓解被情绪困扰的问题。
每个孩子的成长速度都是非常快的,由于在心理和身体上的急剧变化,孩子的自我意识和独立意识也越来越强,他们的情绪表现方式也会发生重大变化,作为家长一定要了解孩子常见的情绪,读懂孩子情绪背后的原因,才能帮助孩子梳理情绪第一. 惧怕
害怕在生命早期是一个感觉的情绪反应,特别是在2-4岁的儿童期表现最为明显,但不同的年龄阶段怕的内容却不一样,一两岁时更多的是怕陌生人;两岁半左右,主要怕大的声音,小动物,医生看病;在大一点会怕黑暗等。
害怕并不是一件坏事,一个完全不怕任何东西的孩子,往往会碰到危险的情况不知道躲避。
但是害怕太多也不好,会让别人以为孩子胆小懦弱。当孩子长期处于恐惧状态下,思维会受到抑制,产生胆怯心理,造成孩子退缩和逃避,严重的情况下会影响孩子性格的形成。
家长要及时读懂孩子害怕的原因,哪怕他害怕的原因很“不合理”,家长也不能取笑他,更不能一味的说这个是没事的。而是要承认孩子 害怕的事情或东西的真实性,有些东西可以直接表演给他看,帮助孩子走出害怕境地的起始点。而有些东西可以陪伴孩子一起去体验。当发现孩子有一点进步时,就大大表扬,增强他的勇气和信心。
第二. 愤怒 发脾气
愤怒往往是指愿望不能被实现或为某种行为受到限制时所引起的一种不愉快的情绪。从心理学上讲,当孩子发脾气的时候,是对感到无助、或无力的情境做出的反应,是对周围人发出的一种变相求助信号,只能通过最熟悉的发脾气的方式来引起注意。
愤怒是一种非常消极的情绪,如果孩子长期有这样的情绪,不仅会损害身体健康,同时也会损害人际关系,甚至是孩子以后的事业发展。
但是在生活中,每个人都不能事事顺心,万事如意,当孩子遇到愤怒的事情,家长可以让孩子尝试做几次深呼吸或到外面慢跑几个圈,让身体上的感觉抵消消极感情。
第三. 嫉妒
每个人或多或少都有嫉妒的心理,适量的嫉妒心有利于孩子的进步,但是过量的嫉妒会给别人或者自己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
通常嫉妒心重的孩子一般都比较短视,只能看到别人的优点,而没有看到自己的优点。
家长在日常生活中要引导孩子控制自己的嫉妒心理,正视自己的缺点,接纳别人比自己好的一面,同时不断的发现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第四. 好奇
好奇是孩子遇到新鲜事物或在新的环境中,产生兴趣而想要探索和了解的心态,好奇心是孩子个体学习,寻求知识的动力,是创造性人才的重要特征,好奇心越重的孩子,生存能力越强,因为这部分孩子喜欢不断的探索各种事物的属性,获取更多的知识来应对周围的环境。
好奇心是人类的天性,对于幼儿来说,一旦面临新奇、神秘或者自相矛盾的事物,就会产生一系列的探索行为:感官探索、动作探索、言语探索。正是通过这些探索行为,孩子学会选择性的了解周围事物,并积累经验。
所以在孩子很小的时候,我们就要在安全的范围内鼓励和培养他的好奇心,帮助他们不断的去探索周围的事物。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