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常人也可能有早搏。早搏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个体敏感或频繁发作可能有不适症状,如心跳骤停、心悸、心悸、胸闷、头晕和疲劳。早搏又称早搏,分为房性早搏、室性早搏和临界性早搏。正常人在过度饮酒、焦虑、疲劳、喝茶或咖啡后会发生房性早搏。在患有各种心脏病、慢性肺病和甲状腺机能亢进症的患者中也可以看到。室性早搏主要见于器质性心脏病,如心肌病、冠心病和心脏瓣膜病,以及电解质紊乱和服用某些药物。
正常人偶尔有早搏,通常不需要治疗。注意保持良好的工作和休息,避免诱发因素。如果早搏症状明显,影响工作和生活,可考虑药物治疗;或过多的早搏对心功能有一定影响,甚至恶性心律失常。应考虑积极治疗,如药物或射频消融。如果早搏是由心脏病或其他疾病引起的,则需要根据具体病因采取措施。
散发性房性早搏、散发性交界性早搏和散发性室性早搏可能没有任何症状。频繁的早搏可引起恐慌、心悸、胸闷、疲劳、头晕等症状。单纯性早搏通常没有明显的症状。如果早搏伴有其他心律失常或其他疾病,症状通常很明显,伴有高度房室传导阻滞,这可能导致晕厥和意识丧失。伴有冠心病,可出现胸闷、胸痛、出汗和疲劳。我们应该检查是否有器质性心脏病,是否影响心输出量和发展为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性,然后决定治疗原则。
如果没有器质性心脏病引起的早搏,轻的就不能治疗。如果症状明显,可使用美托洛尔、稳心颗粒、普罗帕酮等药物。有许多早搏,并且起始位置是固定的。可以考虑射频消融。尽快查明导致过早心脏病发作的根本原因并进行正确的治疗。
心脏早搏属于心律失常中的一种类型。它只是一种症状,还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若频发出现,也不要惊慌,可先行动态心电图检查,以分清早搏的类型,再决定是否要治疗。心脏早搏可分为室上性和室性早搏两大类。室上性早搏可见于正常人,体内因素(如发热、情绪激动)或体外因素(如饮酒、吸烟等)均可诱发室上性早搏。心源性因素中常见的有二尖瓣病变、心肌炎、心肌缺血、心衰及洋地黄药物中毒等。
室上性早搏的处理应针对上述病因和诱因,一般无需用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但若成为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房颤等触发因素时,则应予以重视并积极治疗。此时除应用抗心律失常药物外,还应治疗引起早搏的基本病因,如二尖瓣狭窄、心功能不全等。
室性早搏在正常人和有器质性心脏病的病人中均可见到。大量证据表明,无明显器质性心脏病的单纯性室早病人的存活率与无室早的正常人并无差异,其猝死的风险也不增加。对于这些病人,宜搜寻诱因并努力消除,一般不主张用强力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因为药物引起不良反应的风险可能大于药物的疗效。若室早引起严重心悸或胸部不适,应考虑使用毒副作用较小的抗心律失常药物治疗。
对于复杂的室早,临床医师应根据室早的特征、有无器质性心脏疾病、心功能状态及全身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再决定治疗措施。此外,在长期的治疗过程中还应注意室早和全身状况以及药物作用之间的关系,谨慎用药,严密随访,以保证室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