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句话:
硬膜外注射有椎板间、经椎间孔、骶管入路。椎板间又分为硬膜外、侧隐窝,硬膜外进鞘内风险最大,侧隐窝较安全,阻滞单根神经;椎间孔穿刺至安全三角,优点是进入鞘内可能性不大;缺点是神经、根动脉可能变异,损伤神经或出血;骶管最安全,手术过,解剖改变的适用,但部分变异盲探困难。
椎管内注射的不良反应:穿刺位置上出现椎间盘穿刺或误入蛛网膜下腔;原疼痛症状加重,血管迷走反应,穿刺部位疼痛、麻木,总不良反应发生率约为2.4%。严重不良反应包括:脑或脊髓梗死、高位脊髓麻醉、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脊髓或脑水肿。
糖皮质激素造成不良反应原因主要两点,一个是颗粒性(难溶性),一个是神经毒性。依据颗粒大小排序:醋酸甲泼尼龙>醋酸曲安奈德>倍他米松>地塞米松,同一物质,不同化合物,溶解度也不一样,比如得宝松含有易容的倍他米松磷酸钠和难溶的二丙酸倍他米松,颗粒大小动脉栓塞风险大,增加脑干、脊髓梗塞的发生率,有的大颗粒可直接阻塞脊髓前动脉;神经毒性主要是由防腐剂造成,毒性排序:地塞米松<甲泼尼龙、曲安奈德<氢化可的松。
按颈椎病的临床分类有神经根型、脊髓型、椎动脉型和交感神经型四种。就手术途径而言将颈椎病手术分为前路手术、前外侧路手术和后路手术三种:①前路手术:经颈前方切口、入路进行的手术,具有减压和稳定脊柱两种作用,即通过发病的椎间隙,从椎体前方钻洞或切骨,从骨洞中切除退变的和突出的椎间盘,甚至椎体后缘的骨赘一并切除,以解除对脊髓和神经根的压迫。然后在骨洞中植骨,使该段颈椎融合,以增强脊柱的稳定性。多个椎间盘受累者,可在同一手术中一起切除和融合。前路手术具有手术创伤小,可切除椎间盘及骨赘而不直接干扰脊髓,同时施行椎体间植骨,除去脊椎不稳的动力因素,术后功能受到的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其缺点是不能在直视下看到椎管内病变,手术范围有限度,骨赘切除不易彻底,不适用于发育性椎管狭窄患者;②前外侧手术:手术途径同前路手术,但其显露范围更大,包括椎体前方、前外侧方的椎体横突及钩椎关节等,可开放横突孔,切除增生的钩状突,扩大椎间孔,松解椎动脉的粘连狭窄,解除椎动脉、神经根或脊髓的受压症状,消除病理性刺激,增强脊柱的稳定性;③后路手术:是指经颈后方切口入路进行的手术,具有在直视下明确病变部位及性质,减压充分等优点。后路手术的目的是扩大椎管矢状径,解除对脊髓的压迫,改善血液循环,扩大椎间孔后壁,解除神经根所受压迫,包括各种椎板切除术、椎板成形术、关节突切除术等。但后路手术解剖结构复杂,操作困难,手术破坏性较大,术后易发生脊柱不稳,术后形成的骨窗瘢痕可继续压迫脊髓等,手术效果有时不甚理想。总之,对于不同的颈椎病患者,可根据不同的需要采取不同的手术方式,只要严格掌握适应症,一般均能收到良好的手术效果。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