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分实痛和虚痛。实痛就是气血实,往上顶着痛,下面五脏六腑出问题了,某一条经脉出问题了,那条经脉里面的气血往上冲顶,像喷泉一样喷上来,顶着痛。还有一种是绵绵作痛是虚痛,是气血郁在头上,气下不来,走不开,顶在那里。痛的很厉害、很急、突然发生是实痛。绵绵作痛、时不时痛、时间久很有可能有虚性的病症,是虚痛。
按部位来分:有前额痛、后脑痛、巅顶痛、两侧痛和窜痛。前额痛是阳明经不调,巅顶很多是肝经,肝经到达颠顶,后脑痛是太阳经的问题,两侧痛是肝胆的问题。根据头痛性质和部位,我们可以基本判断出是五脏六腑哪一脏导致的,是虚是实,从而进行相应的调治,头痛就能缓解,不要治头痛本身,三叉神经痛把三叉神经割了,相当于掩耳盗铃,麻痹自己,不解决问题。头上的病症不一定是头本身。
前一阵治了一个急性阑尾炎,高烧四十度,右下腹痛,并且导致头痛,头痛的原因是下面的病灶反应到上面了,所以不能治头痛,要治下面,下面调好了,病气不会沿经脉往头上顶,烧也退了,头也不痛了。所以治病要治本,不要治标,老话说不要头痛治头、脚痛治脚,牙痛不要治牙,头痛不要治头,脚趾痛不要治脚趾,一定要顺藤摸瓜,摸到病灶,治其病灶,头痛脚痛就消失了。
有个小孩脸上长了大瘤,病灶肯定不在脸上,割脸没用,即便把脸切下去一半,没解决问题,还坏事了。像小孩磕了一下,头上长了一个包,怎么治啊?两种方法,一个是治本,是磕的,气血郁在那里,调几天就好了;
一个是一看突出一个东西,咔嚓割了,然后植皮。肚里长个瘤,咔嚓切掉,不讲究如何把这个瘤化掉,这就是简单粗糙的治疗方式。卵巢长癌了,卵巢切掉;子宫长癌了,子宫切掉;肝长癌了,肝切掉;食管长癌了,截下去一段,这种治法非常简单粗暴,不是科学的,对人体了解太少。大家记住我讲的例子,就像小孩磕了长了个包,是切断呢?还是按自然规律让它消退?头痛无非虚实,还有沿哪个经上来的,找哪个脏,调其脏腑,头痛可愈。
头晕
头晕是晕乎乎的,晕分实晕和虚晕。生顿大气,头晕、眩晕、无时无刻不晕,坐卧不宁,这是实晕。肝火旺,生顿大气,气血往上走,气血在脑袋上盘旋,人就会有晕眩的感觉。有人说一晕就是美尼尔,到底什么是美尼尔?你把气血降下来,肝火降下来,头自然不晕了,何必找耳迷路的问题呢?还有一种是虚晕,一起来眼睛一黑,晕,这种晕是脾虚肾虚,气血不能上灌到头,导致头部失养产生的晕眩。要调补脾肾两脏,肾气足,脾气足,脾主升清,肾主藏精,精气有了,升清有了,就带着气血上头,充养头部,头部气血足了,人就不会晕了。
实晕与肝关系密切,虚晕与脾肾关系密切。头晕要找原因,带孩子太累,晚上睡不好,导致气血暗损,一直培补不上来头晕。老年身体不行,肾精不行,导致头晕。男的四五十岁,房事过度,又蒸了桑拿,气血更耗,一下子晕倒在澡堂里了,是气血不行了。凡是生活方式过度消耗自己,使自己得不到很好的护养和补充,气血上不来,不仅会出现头晕,什么症状都会出现。
咱讲了正气足则邪气退,正气不足则邪气进,什么是邪气啊?就是病。自己强,病就离你远远的,自己要是不强,什么病都会贴上来。来了流感了,别人没倒,你倒了,为什么?因为你自己太虚。苍蝇不叮无缝的蛋,你正气不足,气血不足,五脏六腑虚弱了,不要找其他的原因,像有一个门缝,别人感觉不到风,你感觉到风了,为什么?自己不行了。
任何健健身健康问题,欢迎留言!
在执业医师考试中,中医内科学第三章这部分需要记忆和背诵的知识点比较多,涉及到的考点内容也比较多,重点考查内容头痛、中风。笔者把这部分的相关重要考点内容给大家进行了总结,方便大家进行记忆。
一、头痛
1.头痛的概念:
头痛是指患者自觉头部疼痛为主症的一类疾病。
2.诊断与病证鉴别:
①诊断依据:以头部疼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②头痛的鉴别:
头痛与眩晕:相同点为单独或同时出现不同点为头痛的病因有外感与内伤两方面,临床表现以头部疼痛为主且实证较多。眩晕病因以内伤为主,临床表现以眩晕为主虚证较多。
3.病因病机:
①病因:感受外邪、情志失调、饮食失节、房室不节、体虚劳倦、外伤、久病入络。
②病机:“不通则痛,不荣则痛”。
③病位:病位在脑,常涉及肝、脾、肾诸脏。
4.分经论治:
①阳明头痛:疼痛部位在前额部及眉棱骨,引经药为葛根、白芷、知母。
②少阳头痛:疼痛部位在头之两侧并连及于耳,引经药为柴胡、黄芪、川芎。
③太阳头痛:疼痛部位在头后部下连于颈,引经药为羌活、蔓荆子、川芎。
④厥阴头痛:疼痛部位在颠顶部或连目系,引经药为吴茱萸。
⑤少阴头痛:疼痛表现为疼痛连齿,引经药为细辛、独活。
⑥太阴头痛:疼痛表现为全头重痛,引经药为苍术。
5.辨证论治:
①风寒头痛——疏风散寒止痛——川芎茶调饮
②风热头痛——疏风清热和络——芎芷石膏汤
③风湿头痛——祛风胜湿通窍——羌活胜湿汤
④肝阳头痛——平肝潜阳息风——天麻钩藤饮
⑤血虚头痛——养血滋阴,活络止痛——加味四物汤
⑥痰浊头痛——健脾燥湿,化痰降逆——半夏白术天麻汤
⑦肾虚头痛——养阴补肾,填精生髓——大补元煎
⑧瘀血头痛——活血化瘀,通窍止痛——通窍活血汤
⑨气虚头痛——健脾益气升清——益气聪明汤
二、中风
1.中风的概念:
是指患者突然昏倒,不省人事,口眼歪斜,半身不遂,言语謇涩为主症的病证。
2.鉴别诊断:
①诊断依据:突然昏扑,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歪斜,言语謇涩等起病急,发展迅速好发于40岁以上年龄,症状体征持续24小时以上。
②中风的鉴别:
口僻与中风:相同点,二者都会出现口眼歪斜的症状口僻常伴外感表证或耳背疼痛,并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等症,各年龄段皆有可能发病。
厥证与中风:相同点,二者都会出现突然昏扑的症状厥证多伴有面色苍白、四肢逆冷,醒后无半身不遂、口舌歪斜、言语不利等症。
3.病因病机:
①病因:内伤积损、情志过极、饮食不节、体态肥胖。
②病机:内风旋动,气血逆乱,横窜经脉,直冲犯脑。
③病位:病位在脑,与心、肝、肾相关。
④病理因素:风、火、痰、瘀、虚。
⑤病理性质:本虚标实,上盛下虚。
4.辨证论治:
中经络
①风痰瘀阻——祛风化痰,活血通络——半夏白术天麻汤合桃仁红花煎
②风痰上扰——平肝潜阳,活血通络——天麻钩藤饮
③阴虚风动——滋阴潜阳,息风通络——镇肝熄风汤
④痰热腑实——清热化痰,通腑泻浊——星蒌承气汤
⑤气虚血瘀——益气扶正,活血化瘀——补阳还五汤
中脏腑
①阳闭——清热化痰,开窍醒神——羚羊角汤合安宫牛黄丸
②阴闭——温阳化痰,开窍醒神——涤痰汤合苏合香丸
③脱证——回阳固脱——参附汤
按照三阳三阴六经的层次来区分不同的体质。六经的观点是从《伤寒论》一书来的,六经学说历来为医家所崇。简单地说,就是三阳与三阴。三阳包括太阳,阳明,少阳,三阴包括太阴,少阴,厥阴。
太阳体质
太阳体质为元气充足,抵抗力足够强。邪气侵犯到太阳经的层面时,即遇到太阳经元气的正面强烈抵抗,邪气很难继续深入。这种体质的病人,一般如果感受了邪气,多患太阳病。
一般太阳病的症状包括:感冒、发烧,而且是高烧,恶寒、头痛、身痛、有汗或者无汗、咳嗽、喘、干呕等等。脉一般是浮缓或者浮紧的,舌苔是正常的薄白苔。
太阳病的治疗方式是解表法。包括发汗解表、调和营卫、解肌发表等。太阳体质的人如果患病,就是麻黄汤,桂枝汤,大小青龙汤之类的方子,效果明显,是明显到效若桴鼓。中医最喜欢治的就是这种体质的病人,因为太阳体质的病人非常容易康复,而且,不容易变生其他病症。
太阳体质的人一般健康程度相当不错,往往感冒后很快即会痊愈,不太容易导致心肌炎,肾炎,哮喘等等。
甚至于邪气稍强一些,太阳体质的人也能发挥充分的抵抗力,而且抵抗力会恰到好处,这叫适度抵抗。按中医的说法,叫太阳伤寒证。
一般来说,从未看过西医的孩子以及从不吃西药的部分成年人属于太阳体质。但这种体质在现实中是越来越少了。
太阳体质的人也不可能患的全是太阳病,如果邪气太强,人体元气能力不足以完全排邪外出,就会出现抵抗的断断续续,未能完成其任务,这就叫太阳少阳证。至于太阳经的抵抗超越正常自卫的目的,邪气机转而激化,正气为之扰乱,这时就叫太阳阳明证。也就是说,太阳体质的人也可能会有三阳经兼证的发生。但不管如何,绝对进不入三阴层次。
少阳体质
少阳体质为元气略显不足,抵抗力不如太阳体质之强。这时,邪气入侵后,由于太阳经的抵抗不能完全把邪气驱除出去,外邪可能会经过太阳经后,进一步地深入到少阳经的层次上。这种体质的人如果感受了邪气,多患少阳病。
包括常见的口苦、咽干、眼睛发花、寒热往来、胸胁苦满、食欲减退、心烦、呕吐、恶心等等。另外,妇女在经期感受外邪后,也多产生少阳病,再有疟疾、黄疸以及一些内伤杂病也多是少阳体质易生的疾病。少阳病其脉多是弦的,舌苔是薄白的。因为邪气尚没有深入到脾胃的层次,因此,舌苔不受影响。
产生少阳病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少阳体质的人受邪后发病,其人体本身元气不是非常充足,正气不能及时发挥作用。另一种可能是太阳体质的人,但由于庸医不该用清法而妄清之,导致正气受损,其抵抗不济,产生少阳病。这是外来因素影响了人体的抵抗能力。所以有句话说:太阳偏清,则为少阳。反过来,如果太阳偏温,不该补而补,就可能导致抵抗太过,可能会转为阳明病。到了阳明病,就可以用清法了,但太阳病却不可以清。
治疗的方法是用和解法。因为是少阳经的层次,用开表法只能把太阳经的层次打开,用清热法又会深入到阳明层次上,因此,只有和解法才是少阳经层次的正确治疗大法。和者,和协之气;解者,解除其障碍。一般用柴胡类的方子。包括大小柴胡汤,正柴胡汤,四逆散,蒿芩清胆汤,柴胡枳桔汤,柴胡达原饮,柴胡疏肝散等等。
柴胡宣畅气血,散结调经,是少阳经去除阻滞,和解正气的专药。再结合其它各药,辨证治疗,以纠正人体正气的偏用。比如少阳伤寒,正气未能充分协调,应该和解少阳,直接用小柴胡汤。如果太阳表层正气应充而不充,汗出不畅,就要用麻黄、桂枝、柴胡、葛根等诱导气血充实体表。如果溏泻、口渴、尿多,这是少阳正气的抵抗力偏下,要配合葛根升提气血上行。
少阳病是邪气进入机体的第二个层次。在这个层次上治疗起来也非常容易。如果辨证准确,用方得方,往往也是一两付药就可以取得明显效果,再几付药就能完全治愈。
这个层次的体质虽然正气略显不足,但至少仍然是把邪气抵抗在三阳的层次上。也就是说,仍然可以阻止邪气向三阴经的层次深入。少阳体质经过一段时间的调理,可以慢慢地变成太阳体质,这是体质增强的过程。
阳明体质
阳明体质的人如果感受外邪,正气反应太大,抵抗过猛,产生了明显的抵抗过度。
阳明体质一般是体实气盛之人。往往声高气粗,脸色红,肌肉健壮而结实,气血旺盛,这是标准的阳明体质。一般农村的劳动人民往往有这种体质。
一般来说,气盛血旺的阳明体质的人如果感受热邪,其正气反应过猛,往往会产生抵抗过度,造成邪机益亢。但阳明病产生的原因不仅仅是由于阳明体质引起的,也有医生失治造成。比如有的是太阳体质的人感受寒邪,但郁而发热,产生阳明病。再有一些太阳或者少阳之人突然发生的急暴病,气壅血乱,庸医误用补法,造成邪机益张。或者太阳病本应该用发汗解表的方法,但却用了寒凉药物,造成汗出不畅,邪气内闭,气机闭遏,里热不宣,形成阳明病。甚至于还有大便秘结,应该用泻下的方法,却被误用补法,造成大便积滞于肠道,郁蒸大肠,也会形成阳明病。所以说,不仅仅是阳明体质的人会生阳明病,其他太阳、少阳体质的人都有可能因为误治而成阳明病。
阳明病一般有太阳阳明、少阳阳明、正阳阳明之分。
正阳阳明,是标准的阳明体质。一阳为明,如果两阳合明,是阳气过于充盛了,就容易产生抵抗过度,产生两阳合病。阳用太过,不能自制,亢则为害。这时,病人往往表现为高热,非常口渴,大汗出,脉洪大而实,用白虎汤清之即愈。
太阳阳明,是邪气刚刚侵入人体,但抵抗有余。比如太阳伤寒,正气比较充实,邪从火化,机能兴奋,抵抗力太过,出现高热,非常口渴,脉洪大滑数。因为是太阳证,如果不能开表,热证更是亢越。如果平时就有些精神异常,这里就会出现精神亢奋、谵语、妄言,甚至于脱了衣服满大街跑。这里就要抑制其兴奋,并且宣通其壅塞。太阳证表闭用辛,比如生姜、桂枝、麻黄等,气盛用凉,象菊花、薄荷、淡竹叶等。表亢用甘,比如大枣、炙甘草、粳米等,气亢用寒,比如生石膏、知母等。辛甘理表,寒凉制亢。但是这些药都有所偏性,不可久服,中病即止。
少阳阳明,元气有所不足,但抵抗太过。不足的原因是元气的阻滞,原因不一,在阳明者多为腑实。腑实就是胃肠道有积滞。但这与“阳明之为病,胃家实是也”有所不同,不同之处在于以元气的阻滞为少阳,元气的有余为阳明。《伤寒论》有许多寒凉攻下的方子,比如象白虎汤、人参白虎汤、犀角地黄汤、大柴胡汤、大小承气以及调胃承气汤等等,都是为元气充足但运行有阻滞而抵抗太过设计的。这些方子稍用气通邪退即可,过度就会伤害正气。治病要在了解其体质,不能知病不知人,知邪不知正,人与病,不可偏废。
阳明体质的人需要两味常用的中药。一是大黄,这是通下的药,可以把瘀滞的浊气泻下来。另一味是生石膏,这是清解的药,可以把郁住的热邪清解掉。能用好这两味药,就算是完全理解了阳明体质的特点。但如果滥用这两味药,就可能伤害元气,导致疾病加重。但事实上,当前的中医好象对这两种中药情有独钟,滥用不休。所以,病人的元气慢慢地也就不多了。
阳明体质目前也不太多见了。现在的人,一般多显示为明显的三阴体质。能产生阳明体质的抵抗,需要很强的元气,但目前由于不知节制地消耗以及西药、寒凉中药的砍伐,我们的元气都变虚了,也很难产生抵抗过度了。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