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的病原体1934年在日本发现,故名日本乙型脑炎,1939年我国也分离到乙脑病毒,解放后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改名为流行性乙型脑炎。本病主要分布在亚洲远东和东南亚地区,经蚊传播,多见于夏秋季,临床上急起发病,有高热、意识障碍、惊厥、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重型患者病后往往留有后遗症。属于血液传染病。
乙型脑炎的极期
病程第4~10天,进入极期后,突出表现为全身毒血症状及脑部损害症状。
1.高热:是乙脑必有的'表现。体温高达39~40℃以上。轻者持续3~5天,一般7~10天,重者可达数周。热度越高,热程越长则病情越重。
2.意识障碍:大多数人在起病后1~3天出现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如嗜睡、昏迷。嗜睡常为乙脑早期特异性的表现。一般在7~10天左右恢复正常,重者持续1月以上。
3.惊厥或抽搐:乙脑严重症状之一。由于脑部病变部位与程度不同,可表现轻度的手、足、面部抽搐或惊厥,也可为全身性阵发性抽搐或全身强直性痉挛,持续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
4.呼吸衰竭:乙脑最为严重的症状,也是重要的死亡原因。主要是中枢性的呼吸衰竭,可由呼吸中枢损害、脑水肿、脑疝、低钠性脑病等原因引起。表现为呼吸表浅,节律不整、双吸气、叹息样呼吸、呼吸暂停、潮氏呼吸以至呼吸停止。
中枢性呼吸衰竭可与外周性呼吸衰竭同时存在。外周性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呼吸困难、呼吸频率改变、呼吸动度减弱、发绀,但节律始终整齐。
高热、抽搐及呼吸衰竭是乙脑急性期的三联症,常互为因果,相互影响,加重病情。
5.脑膜刺激征:较大儿童及成人均有不同程度的脑膜刺激征。婴儿多无此表现,但常有前囱隆起。
6.其他神经系统症状和体征:若锥体束受损,常出现肢体痉挛性瘫痪、肌张力增强,巴彬斯基征阳性。少数人可呈软瘫。小脑及动眼神经受累时,可发生眼球震颤、瞳孔扩或可缩小,不等大,对光反应迟钝等植物神经受损常有尿潴留、大小便失禁浅反身减弱或消失,深反射亢进或消失。
7.其他:部分乙脑患者可发生循环衰竭,表现为血压下降,脉博细速。偶有消化道出血。
多数病人在本期末体温下降,病情改善,进入恢复期。少数病人因严重并发症或脑部损害重而死于本期。
乙型脑炎遗症期
虽经积极治疗,部分患者在发病6个月后仍留有神经、精神症状,称为后遗症。发生率约5~20%.以失语、瘫痪及精神失常最为多见。如继续积极治疗,仍可望有一定程度的恢复。
根据病情轻重,乙脑可分为4型:
1.轻型:患者神志始终清晰,有不同程度嗜睡,一般无抽搐,脑膜刺激不明显。体温通常在38~39℃之间,多在一周内恢复,无恢复期症状。
2.中型:有意识障碍如昏睡或浅昏迷。腹壁反射和提睾反射消失。偶有抽搐。体温常在40℃左右,病程约为10天,多无恢复期症状。
3.重型:神志昏迷,体温在40℃以上,有反射或持续性抽搐。深反射先消失后亢进,浅反射消失,病理反射强阳性,常有定位病变。可出现呼吸衰竭。病程多在2周以上,恢复期常有不同程度的精神异常及瘫痪表现,部分病人可有后遗症。
4.暴发型:少见。起病急骤,有高热或超高热,1~2天后迅速出现深昏迷并有反复强烈抽搐。如不积极抢救,可在短期内因中枢性呼吸衰竭而死亡。幸存者也常有严重后遗症。
乙脑临床症状以轻型和普通型居多,约占总病例数的三分之二。流行初期重型多见,流行后期轻型多见。
不长。该病在猪呈爆发性流行,引起妊娠母猪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公猪不育、新生仔猪的大量死亡,育肥猪呼吸困难、生长停滞等,是危害全球养猪业的重大传染病之一。
猪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传染病。本病最早发现于日本,所以又称日本乙型脑炎。
口吐白沫的猪通常是伪狂犬病、水肿病、脑炎型链球菌等。
乙型脑炎是由日本乙型脑炎病毒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病,简称“乙脑”,也是对养猪业有巨大危害的疾病。乙脑主要通过蚊子的叮咬传播,病毒能在蚊子体内繁殖,并且可以越冬,经过蚊子的卵传播,所以乙脑有明显的季节性,80%的病例都发生在7-9月份。
脑炎型链球菌在猪场是很常见一个疾病,主要有四种类型,分为败血型、脑膜炎型、关节炎型和淋巴脓肿型,脑炎型链球菌在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中多发,体温升高至40.5-42℃,精神不佳,便秘。出现神经症状,表现为运动失调、转圈、盲目走动、空嚼、仰卧等,后肢麻痹,侧躺于地,四肢划动,似“游泳状”。
脑炎型链球菌的防治:
链球菌2型菌株做成的灭活苗免疫效果较好,怀孕母猪可在产前4周进行,后备母猪在配种前接种一次;仔猪可在15天日龄接种一次。对于脑炎型链球菌治疗,经过大量的临床实践,总结出一套方案:磺胺正常剂量2倍,加2-4毫升的地塞米松。
另外一边用青霉素或头孢注射,间隔12小时一次,连续注射3次,往往能看到好的效果。例如15斤的刚断奶仔猪,用4毫升磺胺嘧啶钠+2毫升地塞米松,另一边用2毫升头孢噻呋钠注射液注射。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