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我国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对柳树枝、叶的药用价值均有记载。
直至1852年,蒙彼利埃大学化学教授Charles Gerhart发现了水杨酸分子结构,并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水杨酸,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酐反应,将其乙酰化,借以减低其酸性,成功合成了 阿司匹林 ——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阿司匹林一经问世便备受关注,与青霉素、安定成为医药发展史上最经典的三大药物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阿司匹林的神秘面纱逐步揭开,并开启了登上药物神坛的道路。
生活中,哪些疾病的预防与治疗需服用阿司匹林呢?
最开始发现阿司匹林,正是因为它的解热(退烧)、镇痛( 头痛、牙痛、关节痛、风湿病等轻中度疼痛 )、抗炎作用,备受人们青睐,随着新一代的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湿作用的非甾体抗炎药问世,这些传统作用有了更好药物替代,而真正使其步入神坛的是它的对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
拿我们最熟悉的拜阿司匹灵(阿司匹林肠溶片100mg)来说,说明书上其适应症如下:
除此之外,临床还有超说明书用法:对存在子痫前期复发风险和子痫前期高危因素者,使用阿司匹林 预防子痫前期
另外有研究显示,阿司匹林对阿尔茨海默病、老年白内障、部分不孕症等疾病的治疗也有一些益处,对癌症尤其是结直肠癌有一定预防作用,以上作用可能需要长期低剂量服用才能发挥作用,临床上并未常规应用。
对于无以上适应症的心血管疾患风险的人来说,长期服阿司匹林,并不会延年益寿,反而会可能因其副作用而深受其害:
1.胃肠道症状,为服用后最常见的不良反应,如消化不良、胃肠道和腹部疼痛,罕见的胃肠道炎症、胃十二指肠溃疡。非常罕见的可能出现胃肠道出血和穿孔;
2.服用后的出血倾向,如手术期间出血,血肿,鼻衄,泌尿生殖器出血;
3. 严重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缺乏症患者出现溶血和溶血性贫血; ’
4. 肾损伤和急性肾衰竭;
5.过敏反应伴有相应实验室异常和临床症状,包括哮喘症状,轻度至中度的皮肤反应;
6.其他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荨麻疹,水肿,瘙痒症,心血管一呼吸系统不适,极罕见的严重反应包括过敏性休克极罕见的一过性肝损害伴肝转氨酶升高;
7.药物过量时曾报道头晕和耳鸣等不适。
禁用:服用阿司匹林时以下情况为禁用,并咨询专科医生,在其指导下正确服用:
下列情况禁用阿司匹林肠溶片:
以下情况为药物相互作用,服用下述药物时需慎用阿司匹林,并咨询专科医生,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1.与氨甲蝶呤合用可 增加氨甲蝶呤的血液毒性,因其他疾病服用氨甲喋呤患者,服用阿司匹林时应慎重;
2.与布洛芬合用 阿司匹林与 布洛芬会干扰阿司匹林对血小板的不可逆抑制作用,布洛芬可使阿司匹林的心血管保护作用受限;
3.与抗凝药,如香豆素衍生物、肝素合用,可 增加机体出血的风险。
4.与其他含水杨酸盐的非甾体抗炎药合用时,大剂量 由于协同作用,增加溃疡和胃肠道出血的风险。
5.促尿酸排泄的抗痛风药合用 ,如丙磺舒、苯磺唑酮: 降低促尿酸排泄的作用(竞争肾管尿酸的消除)。
6.与地高辛合用: 由于减少肾清除而增加地高辛的血浆浓度,容易致地高辛中毒;
7. 由于阿司匹林和乙醇的累加效应,增加对胃十二指肠粘膜的损害,并延长出血时间;
拜阿司匹灵说明书(阿司匹林肠溶片) 拜阿司匹灵副作用@用药助手
综上,严格把握阿司匹林适应症与禁忌症,正确服用阿司匹林,理性看待其不良反应,最有效最安全使用药物,出现不良反应时咨询专科医生,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
目前,吃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似乎成了一阵风,不管老的、小的,每天都吃上一片,还津津乐道这是在为未来身体投资,能软化血管、预防血栓、长命百岁。其实吃阿司匹林预防心血管疾病也是有明确指征的,并不是人人都需要吃,任何年纪都可以吃,有的人吃了也白吃,还增加出血风险,当然有的人必须要吃。
吃药并不是每个人都愿意的,既不能当饭,也不能当菜,还要花费大量的钱,药吃进去后还要经过胃肠的吸收、肝肾的代谢和排泄,短期不明显,长期服药或多或少都会对胃、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一定的伤害。如果能不吃最好不吃,如果不是为了预防或治疗疾病,谁也不会天天去吃药,俗话都说是药三分毒,就算不是毒,也浪费钱。
老年人为什么要服用阿司匹林呢?是因为老年人常常都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高尿酸等慢性病,无论是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高尿酸,长期以来都会损伤血管内皮,血管内皮一旦破损,血小板、血液中的胆固醇等这些物质就会在血管内皮沉积下来,慢慢的就像滚雪球一样,越来愈大就会堵住血管,也就是通常所说的血管内长了斑块。
这些血管内的斑块如果堵住的不是致命的部位,也还没事。如果堵住了为心脏供血的冠状动脉,心脏就缺血,如果不能及时的建立侧支循环,就容易发生梗死,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心肌梗死。心脏缺血,就缺氧缺能量,不能为全身发挥“动力机”的作用,那肯定是致命的,每年因心肌梗死死亡的人也不在少数。
如果堵住了为大脑供血供氧供能量的脑血管,那就是脑梗,或者叫缺血性卒中,如果不能及时溶栓,或者说错过了最佳的溶栓时间。脑梗死引起的神经损伤,就会引起一系列的后遗症,而且好多是不可逆的。如半身不遂、一半身体失去知觉、瘫痪、手脚冰凉麻木、失语等等。凡是与脑神经相关的一个都伤不起,相信大家在生活中也或多或少见到过,或听说过有脑梗后遗症的人,生活质量真的是大打折扣。
说了这么多,回到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最开始是作为解热镇痛抗炎药而存在,前些年尤其是在农村,可能大家更为熟悉的是头痛粉,全名叫阿咖酚散,其中的阿就是阿司匹林。发热、头痛、牙痛、关节痛、肌肉痛、神经痛、痛经等,一包下去,分分钟见效,即经济又实效,何药师小时候也经常头痛,对此深有体会。后来慢慢发现小剂量阿司匹林有抗血小板聚集的作用,能抗血小板聚集也就能预防血栓形成,因而如今服用阿司匹林主要就是为了发挥抗血小板聚集预防血栓形成。
国内也出了好多关于阿司匹林的指南或专家共识,如《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阿司匹林在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中的临床应用:中国专家共识(2016)》等。根据《2019 阿司匹林在心血管疾病一级预防中的应用中国专家共识》,不是每一位老年人都需要吃阿司匹林,或者说都能吃阿司匹林。需要评估获益与出血风险之间的大小,因为我们知道阿司匹林是容易引起出血的。
作为一级预防,也就是在发病前预防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只针对40—70岁之间的成人,小于40岁或大于70岁的人,专家共识并不推荐服用阿司匹林预防,需个体化评估。在40—70岁人中还要进行评估,也就是未来10年发生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的风险≥10%,即有十分之一的患病概率的人,且经积极治疗干预后仍然有≥3 个主要危险因素控制不佳或难于改变(如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的人,可以考虑服用阿司匹林降低缺血性心血管病风险。
主要危险因素包括7个: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总胆固醇TC≥6.2mmol/L或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4.1mmol/L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1mmol/L)、吸烟、早发心血管病家族史(一级亲属发病年龄<50岁)、肥胖(体重指数BMI≥28)、冠状动脉钙化评分≥ 100或非阻塞性冠状动脉狭窄(<50%)。
如果这部分人,正在使用增加出血风险的其他药物(包括抗血小板药物如氯吡格雷等、抗凝药物如华法林等、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等、非甾体抗炎药物如布洛芬等),或者有胃肠道出血、消化道溃疡或其他部位出血病史,有血小板减少、凝血功能障碍、严重肝病、慢性肾病 4~5 期、未根除的幽门螺杆菌感染、未控制的高血压等情况,以及经评估出血风险大于血栓风险的患者,都不建议服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大家可以对照自己的情况看一看,是否符合服用阿司匹林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如果没有上述情况,满足服用阿司匹林预防的要求,可以每天服用阿司匹林75mg—100mg,动态评估获益—出血风险比。
因此,只有在获益明显超过风险时,使用阿司匹林进行一级预防才有意义。2016 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复习 11 项阿司匹林一级预防试验,结论是在 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风险≥ 10% 的 50~69 岁成人中,使用阿司匹林有中等程度获益,且获益程度超过出血风险 。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 10 年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 10%、出血风险不增加、预期寿命至少 10 年,且本人愿意服用阿司匹林至少 10 年的 50~69 岁成人使用阿司匹林进行心血管疾病和结直肠癌的一级预防。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