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臀比
腰臀比(Waist-to-Hip Ratio,WHR)是腰围和臀围的比值,是判定中心性肥胖的重要指标,是预测女性生育力的有效线索,是评价女性吸引力的重要尺度[1] 。
男性在短期择偶时会优先考虑女性的外貌,而且对低腰臀比的女性拥有更强烈的偏好。在一系列跨文化研究中,不同年龄的男性都认为腰臀比是0.7的女性最有魅力。
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M62):经脐部中心的水平围长,或肋最低点与髂嵴上缘两水平线间中点线的围长,用软尺测量,在呼气之末、吸气未开始时测量。
臀围(hip circumference):臀部向后最突出部位的水平围长,用软尺测量。
腰围
腰围:亚洲男性平均为73.35cm,亚洲女性平均为65.79cm ;欧美男性平均为83.99cm,欧美女性平均为72.55cm 。
身高腰围指数=(腰围/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42.79,亚洲女性平均为41.34;欧美男性平均为47.84,欧美女性平均为44.53 。
由此可见,腰围平均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腰围/身高)×100平均值男性大于女性。也就是说,女性腰更细。
臀围
臀围:亚洲男性平均为88.82cm,亚洲女性平均为91.66cm[6] ;欧美男性平均为98.37cm,欧美女性平均为96.69cm[5] 。
身高臀围指数=(臀围/身高)×100:亚洲男性平均为52.07,亚洲女性平均为57.78 ;欧美男性平均为56.03,欧美女性平均为59.34 。
由此可见,臀围平均值两性差不多,(臀围/身高)×100平均值女性明显大于男性。也就是说,女性臀部相对更大。
腰臀比例
腰臀比=腰围/臀围:亚洲男性平均为0.81,亚洲女性平均为0.73[4] ;欧美男性平均为0.85,欧美女性平均为0.75。
由此可见,腰臀比平均值男性明显大于女性,两性腰臀比差异明显。
正常男性腰臀比应为0.8-0.9,以身高170公分、腕围17公分的成年男性为例,标准臀围为85-105公分,即34-42吋;若腰臀比高过0.95就是异常。
测量方法:
臀围反映髋部骨骼和肌肉的发育情况。测量时,两腿并拢直立,两臂自然下垂,皮尺水平放在前面的耻骨联合和背后臀大肌最凸处。
为了确保准确性,测量“臀围”时,一是要在横切面上,二是要在锻炼前进行。同时要注意每次测量的时间和部位相同,测量时不要把皮尺拉得太紧或太松,力求仔细、准确。
扩展资料
臀围的影响:
(1)来自伊朗德黑兰医科大学的研究人员对腰围、臀围、大腿围、腰臀比等中央肥胖指数与死亡风险间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发现中心性肥胖(腹部周围储存较多脂肪)与任何原因引起的早期死亡风险相关性均较高,而整体脂肪与其无关;相反,臀部和大腿脂肪偏多会降低全因死亡风险。
腰围每增加10厘米,全因死亡风险便会增加11%;而腰臀比每增加0.1个单位,死亡风险会增加20%。这两种关联性在女性中表现的更强。
大腿围增加5厘米会使总死亡率风险降低18%,而臀围增加10cm可降低10%风险。该关联在女性中较为显著,而在男性中无明显相关性。
(2)在《欧洲心脏杂志》的相关研究中也证实了类似的结论,该研究选择了2683名50-79岁的BMI指数在正常范围内(18.5-25之间)的女性作为实验对象,经过了18年的追踪,结果发现,梨型身材、沙漏型身材的女性比苹果型身材的女性患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低91% 。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