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满期待的10个月终于到达尾声。宝宝即将分娩,准妈妈在入院的时候,医院会要求填写《出生医学证明自填单》,为即将到来的宝宝做好《出生医学证明》的准备。出生证便是宝宝的第一份人生档案。
自填单一般有以下内容:父母姓名,身份证号,民族,婴儿姓名,婴儿申报户口地址,母亲居住地址,床位号等。如果刚住院时还没想好宝宝的名字,可以先用小名代替。但在出院以前,一定要给宝宝取好大名,不然有些医院是不会发放《出生证》的。
Tips:
a.填写《出生医学证明自填单》一定要认真仔细,因为一经填写、打印,就不得更改。
b.当收到《出生医学证明》后要认真核对。如发现有填写错误时,应及时向医院申请换发。《出生证》严禁涂改,一旦涂改,视为无效。
c.《出生医学证明》是婴儿的有效法律凭证,要妥善保管。
3、儿童预防接种证
预防接种证是儿童入托,入园、入学的必备凭证。因此当宝宝出生后1个月内,家长应携带宝宝产房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接种记录证明,到户口所在地(如户口为外地、在本地居住3个月以上应在居住地)的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农村儿童应在辖区乡镇卫生院计免接种门诊办理预防接种证。以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和其它相应疫苗。预防接种证上面会表明规定范围内宝宝所需全部的疫苗预防接种,还有接种时的注意事项。
4、 0—3岁儿童系统观察就诊卡
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月里,产前检查的所属地段医院会派医生上门访视两次。主要会称称宝宝有多重,长得好不好,并教新妈妈如何给宝宝做抚摩和肌肉锻炼等。医生还会提醒新妈妈在宝宝30天的时候带他(她)去医院体检。
满月体检的时候,医院会给宝宝办一张《0—3岁儿童系统观察就诊卡》,上面注明宝宝哪些阶段需要来医院体检,妈妈以后应带宝宝按预约日期就诊。医生会给宝宝建立体检情况档案。每次体检,医生会检查宝宝的饮食情况,牙齿生长情况,身高,体重,头围,胸围等,还会定期做血色素和微量元素的检测。医生会针对宝宝的不同情况给予喂养指导。
5、户口本
宝宝出生后,家里就多了一名家庭成员,按照户口管理法,这时应该给宝宝上户口了,使他(她)在法律上正式成为家中一员。
申报户口要带齐必要的证明。按目前城乡申报户口的规定和计划生育管理条例,必须携带的证件有:计划生育部门颁发的准生证、医院签发的出生证、户口簿册。
到户口所属的派出所户口申报处申报户口时,应详细填写户口申请单,进行户口登记,交纳一定的手续费后,宝宝的大名就添加在户口本上了。
Tips:只有在及时申报宝宝的户口后,社会上各种医疗保健才会随之而来,让宝宝享受到应当享受的权利。所以爸爸妈妈千万别忽略了这件事。
法律分析:新生儿要办理的证件:
1、出生医学证明。 准妈妈在入院的时候,医院会要求填写《出生医学证明自填单》,宝宝出生后,医院会据此发放《出生医学证明》。
2、新生儿户口。 最好在出生后一个月内,由宝宝父母或监护人凭《出生医学证明》、《出生医学证明副页》、宝宝父母的《结婚证》和《户口簿》,向宝宝父亲或者母亲常住户口所在地的派出所申报出生登记。
3、医保卡。去所在的社区领取《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表》,填写相关信息,并且带好户口本以及复印件,户口本要带上原件和复印件,身份证及复印件/身份证号码。
4、预防接种证。 当宝宝出生后1个月内,应携带宝宝产房乙肝疫苗第一针和卡介苗接种记录证明,到户口所在地的辖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办理儿童预防接种证,以便及时接种乙肝疫苗第二针和其他相应疫苗。
5、身份证。 少儿身份证或者儿童身份证,必须由家长陪同才能办理,孩子要穿着深色有领子的上衣,有效期5年。携带父母身份证、孩子户口簿、出生证明、学籍证明(未上学的可以不必带),以上证件均为原件,带着孩子到户籍所在派出所申请办理即可。
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母婴保健法》 第二十三条 医疗保健机构和从事家庭接生的人员按照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的规定,出具统一制发的新生儿出生医学证明;有产妇和婴儿死亡以及新生儿出生缺陷情况的,应当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