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当期收入的消费观
消费支出的多少,取决于当期收入的高低。如果这个月收入少了,就缩衣节食,省吃少用;如果下个月收入多了,就聚会逛街,吃喝玩乐。
2、相对收入的消费观
消费不仅受到自身绝对收入的影响,还受到周边其他人收入(消费)水平的影响。如果周边其他人生活水准较高,为了维持一致,自己只有多消费才跟得上。这种消费观的形成,通常是因为攀比心理作祟——别人有的,自己也要有。
3、习性收入的消费观
当消费的多少已经成为一种习惯时,收入的高低就很难对其产生影响了。
例如,向来节俭的人并不会因为收入提高了,就相应增加消费。想想父母辈一代的人,从小勤俭节约,即使子女事业有成,家庭富裕,也很少会大手笔乱花钱。
4、持久收入的消费观
持久收入指的是投资的资本产生的收益所得,这部分通常不会用来消费,而是用于再投资。低收入者的持久收入较少,所以这种现象在高收入人群中较为常见。
扩展资料:
消费观念的形成
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在影响个人消费观念的众多因素中,主流消费观念和个人因素则是影响消费观念形成的基本因素。
主流消费观念对个人消费观念的影响。尽管西方的消费主义文化从20世纪50年代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主流,并未对中国产生广泛的直接影响。中华文化及经济思想中“居安思危”、“量入为出”根深蒂固。
而建国后计划经济体制时期长期物质生活资料的匮乏,倡导艰苦奋斗,勤俭建国,进一步强化了人们的这种保守的消费观念。这种深受传统影响,业已形成的保守的主流消费观念,不会因为在改革开放短短20年,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而迅速被改变。
消费观是关于消费的本质、目的、内涵和要求的总体看法和根本观点,决定着消费内容、消费行为、消费方式,解决消费什么、如何消费、如何实现可持续消费等重大问题.科学消费观的主要原则是:以人为本、扩大消费、公平消费、循环消费、持续消费.坚持以人为本,便民利民,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居民消费需求已从量的满足转向质的提高.要适应这种变化,千方百计地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需要,创造人们平等发展、充分发挥聪明才智的社会环境.同时,反对铺张浪费,反对显富比阔、追求奢华的生活方式,不提倡盲目超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应使消费成为人们不断提高素质的过程,成为抵制不良习气和腐朽思想、形成良好社会风尚的过程,成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进步的过程.
努力开拓市场,扩大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应通过完善收入分配政策和社会保障制度,制定和完善鼓励消费的政策措施,加快建立和完善市场体系和流通网络,改善消费环境等,不断扩大消费规模,提高消费水平,促进经济发展.
提倡合理使用和节约资源,实现可持续消费.消费的过程也是消耗资源的过程,消费的规模和方式必须考虑自然资源的承受能力.我国是一个自然资源相对短缺的国家,消费决不能以牺牲未来的消费或浪费自然资源为代价.应调整消费结构,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提倡节约资源,合理利用资源,研究开发新技术,限制资源消耗大的产品的生产,并寻找其替代品,转变粗放型的经济增长方式.
大力提倡和推进有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消费,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应改变资源—产品—废弃物排放的线性经济,发展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的环状反馈式循环经济,建立完善的消费废弃物的分类清运回收系统,实现有限资源的循环再生.以科学的消费方式保护自然环境,从而提高人的生活质量,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
统筹利用好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国内消费市场日益国际化.我们应统筹利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实现科学消费.应认真研究进出口战略,按照世贸组织规则,充分利用进出口调节国内消费.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