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针能自愈吗?晕针时会有什么症状?
1.可以自愈。一般来说,大部分晕针可以自行缓解,但作为儿科医务人员,需要掌握晕针的病理生理机制和治疗方法。眩晕可能由头部外伤、精神压力过大、高血压或高血脂引起。此外,当患者患有心脏瓣膜病或心肌缺血时,也可能引起眩晕。晕针跟自己的身体和心理素质有关系。消除恐惧,多做运动。晕针是可以克服的。打针的时候用点别的吸引注意力,力晕针的症状就会减轻。
2.晕针是静脉注射、肌肉注射、针刺或接种疫苗引起的晕厥。晕针是由于精神压力过大和心理恐惧,造成暂时性脑缺血,导致短暂的意识丧失和行动不便。搬运时,应保持环境安静,空气清新。如果你很轻,平躺并低下头,松开你的扣子并保暖。口服温开水或温糖水可刺激任重、合谷、少商等穴位,一般可在短时间内自行恢复。严重者可皮下注射一到一千的肾上腺素。如果治疗后三五分钟内仍无好转,应立即送往附近医院抢救。
3.晕针的典型症状是患者在接受注射时表现出极度紧张甚至恐惧,会晕倒。突然他会趴在桌子上或者摔倒在地上,会有一种短暂意识丧失的感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意识丧失。针灸可见晕针,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头晕、恶心、心悸、全身无力等症状。血压也降低了,和休克不一样。属于血管减压性晕厥。因为针灸刺激,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扩张,心脏回流的血液减少,导致血压下降,大脑供血不足的一系列症状导致昏厥。晕针多发生在针刺过程中,但也有少数患者在取出针后几分钟,更长时间才会出现症状。叫做延迟晕针,值得注意。晕针只要及时治疗,一般能很快恢复意识,往往不会造成严重后果。
1 晕针的症状晕针是指在针刺过程中,忽然感觉身体不适,而发生晕厥的现象。它主要的症状为突然感到头晕目眩、心慌、恶心、欲呕吐、脸色苍白、手脚发冷,严重甚至血压下降或神智昏迷等,看起来非常的恐怖,这就像有些人,只要见到了鲜红的血,即脸色发白、恶心、欲呕,头晕眼花一般。
2 晕针的原因
在正常的情况之下,针刺很少会有「晕针」的现象,只有在少数体质较为虚弱、精神容易紧张的人或疲劳、饥饿、大汗时接受针刺等特殊情况,才会有偶发现象,尤其是容易紧张或怕痛的患者,往往勉强接受针灸,则容易引起晕针,但是古人常说「晕针必效」,是说在晕针的时候,全身气血会重新循环过,因此对治疗效果是有正面的帮助。
对病人来说,晕针是令人恐慌的体验,通常治病人会把能避免晕针的状况说清楚,并且告诫他们不能空腹或饱腹来诊。在门诊上就有个例子,患者原本有很严重的忧郁症,伴随的眠差,在实行针灸治疗后,患者呈现晕厥的现象,经过晕针处置后,这其实对于患者式的强刺激,针刺后晕针气血重新循环,也会稳定患者的自主神经,患者的忧郁状况明显减轻,睡眠质量也变得比较好。
毕竟晕针会让患者有惧怕的感觉,所以一般中医师还是会尽量避免这样的情况发生,心理预防有先要告知患者针灸的感觉,让患者得知针灸后的感觉,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
3 晕针的处理
在生理上,预防饥饿病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特别对有晕针史者,最好采取侧卧位,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
在针灸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拔罐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分钟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针。
处理方法轻度晕针应迅速拔去所有的针或罐,或停止施灸,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即可。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重度晕针即去针后平卧,立即停止针刺,起出全部留针,扶持患者平卧;头部放低,松解衣带,注意保暖。轻者静卧片刻,给饮温茶即可恢复。如未能缓解者,用指掐或针刺急救穴,如人中、素髎、合谷、内关、足三里、涌泉、中冲等,此类病人可逾百会穴艾灸有较好的效果,方法是用市售药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不宜离头皮太近,以免烫伤,直至知觉恢复,其实,晕针并不会很常出现,而绝大多数晕针都是轻微的,只有极为少数会真的昏厥,而通常真的昏厥的也常常一会儿(几秒)就醒了,比较麻烦的是,有时昏过去不小心跌倒了可能会受伤。对医生来说,临床的敏锐度还是要有的,对于病患在针灸过程中的反应,医生应该要细心观察,遇到过度恐惧的病患,施针要更谨慎,手法要更轻柔,或改用其他方式治疗。
晕针的症状比较典型的表现是在接受注射的时候患者表现出极度紧张,甚至恐惧,会晕倒,一下子趴在桌子上或者倒在地上,出现短暂意识丧失的感觉,其实并不是真正的意识丧失。
如果没有其他问题,晕倒的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一般几分钟就能够恢复正常的活动。但是在醒来之初,当然醒来是加了引号的,可能还会心跳快、出汗、疲乏、不舒服感觉。
这种晕针的症状其实是一种恐惧发作的表现,患者对这种特特定的场景或者特定行为产生恐惧发作表现的一种症状。
欢迎分享,转载请注明来源:优选云